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千年清流“徒骇河”

2013年11月26日 14: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黄河下游北岸有一条徒骇河,属于海河流域。这条千年河流经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从西南向北呈窄长带状,惠泽沿途后注入渤海。

  徒骇河是古老的河流,对其考证意见不一,史书《尔雅》有徒骇的记载。徒骇河,原为禹疏九河之一,大禹治理此河时用工极多,沿河工难,众徒惊骇,故名徒骇。又据考证,是汉代开挖的商河和以后出现的土河演变成了今徒骇河。数千年来,故河早湮,形迹难觅。如今的徒骇河并非禹疏之河,而是金元时期开挖并以“徒骇”而冠名的一条防洪排涝河道。

  徒骇河源自聊城的莘县文明寨村东,向东北流经河南的南乐,又流经山东的阳谷、茌平、高唐、禹城、齐河、临邑、济阳、商河、惠民、滨城、沾化、无棣14个县区,河道全长436公里,堤防全长747公里,流域总面积13902平方公里,其中山东省13296平方公里,河南、河北606平方公里。

  徒骇河形成后,由于受黄河决口影响,淤积严重,虽经多次局部治理,但效果不佳。清光绪至民国年间,徒骇河几经治理,行洪能力有所增强。新中国成立后,多次疏浚拓宽,已经是鲁北平原上一条横跨东西的大河,承揽着鲁北平原流域生态平衡、灌溉农田、行洪排涝、人畜用水的功能,其贡献可见一斑。现如今河面宽阔,河水清澈碧绿,水生态环境颇佳。

  徒骇河域名胜古迹众多,仅济阳段以及下游沿河周边地区,曾出土远古时期的麋鹿化石,发掘出商周时期的济阳刘台遗址,出土了陶文、卜骨和有铭铜器。相继发现兰家遗迹、高家遗迹、东周古窑址以及明、清两代诸多墓葬等。沿河附近有济阳孔子闻韶台、惠民的孙子兵法城、滨城的秦皇台、无棣海丰塔寺和碣石山等遗迹。

  徒骇河流域的文化积淀也很丰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娱乐方式,表达着生活的幸福感。鼓子秧歌、踩高跷、玩龙灯、小戏曲、剪纸年画都富有地方特色。其中,济阳、商河一带流行的“鼓子秧歌”,与胶州秧歌、海阳秧歌一起,称为山东三大秧歌。鼓子秧歌这种民间舞蹈艺术有着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黄河文化的优秀遗产,是农民庆丰收而载歌载舞的一种艺术形式。每逢春节、元宵节,乃至整个正月,是演出活动的高潮期。

  我对徒骇河有过一段情缘,23年前曾在南岸的垛石桥镇主政四年多。我记得三伏天在徒骇河里游泳,享受着在清澈河水里畅游的快乐;闲暇之余在堤岸上散步,岸边杨柳摇曳,习习微风带着河水的气味,使得心情格外舒畅;也曾在岸边旁观过渔民捕捞,当看到活蹦乱跳的鱼虾进入渔民的篓筐时,心里有一种丰收的喜悦。

  有喜悦也有心酸,徒骇河的清流也出现过悲惨的一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河流受污时常发生。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沿途几家造纸和化工企业排污,使这条原生态的河流遭受重度污染。污染了的河流泛着白沫,严重制约着人畜饮水,鱼虾漂浮在水面上,水鸟迁徙逃遁,水生植物凋亡。

  进入本世纪,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政府加大了治污力度,“宁要气清水净也不要工业效益”的浪潮,冲击了重度污染源。沿途污染企业关停并转,有效遏制了有害物质的排放,还徒骇河一渠清水。水清了,岸绿了,水生态环境还原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徒骇河风光展示在世人面前。

  金秋十月,我故地重游,心情有一种难以掩饰的愉悦。徒骇河两岸生机盎然,河北岸一片片果园,黄澄澄的柿子压满枝头,引得省城济南的市民采摘享乐。我不由自主的加入采摘行列,一个赵姓园主告诉我,“垛石柿子好又甜,今年吃了想来年”,怪不得市民会流连忘返。

  采摘柿子只是一项活动,一位老同事又陪伴我进入了垛石桥特色农业园,这些园内生长着的时令蔬菜、反季节蔬菜、稀有蔬菜;池塘内放养的鱼虾、螃蟹游曳欢闹;篱笆围墙拦着的散养黑猪、鸡鸭竞相追逐,这些动植物都是徒骇河水养育的宠儿。

  得益于徒骇河惠泽的农民,无不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一位专业从事驴肉加工的“屠夫”,细数着徒骇河的功绩,饮用徒骇河水生长的小毛驴,肉的价钱也比其他产地的贵,徒骇河黑猪肉也跳上了市民的餐桌,成为徒骇河一张特色养殖的靓丽名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分勤劳就有一分收获,徒骇河沿岸的农舍变了,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指数逐渐攀升,和谐社会也得益于一渠清水的惠泽。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