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报:争议难抵合作红利 中英互送政经大礼

2013年12月03日 11: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12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会见记者,介绍中英总理年度会晤成果。中新社发 刘震 摄  

  中新网12月3日电 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引发境外华文媒体高度关注,分析指出,在意识形态上的争议难抵务实合作带来的红利,卡梅伦此次访华,两国互送政经大礼,明智选择求同存异地做朋友的立场,推动了两国关系向好发展。

  中英互送大礼

  台湾《联合报》指出,英国首相卡梅伦昨天率史上最大的贸易代表团抵北京访问,中英双方除签署能源、科技等十项合作案外,卡梅伦并宣布,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他说出大陆最关心的“政治核心议题”,大陆形容这是中英关系解冻、“中英关系重回正轨”。

  香港《大公报》援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部主任崔洪建观点指,卡梅伦本次访华意在修补早前中英关系之间的嫌隙,以期获得中国开放市场为外部世界带来的红利。

  卡梅伦是中国在公布新一轮改革计划后首个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他抵达北京后说,“开放的英国是中国开放的理想伙伴”。对于中英双方合作,崔洪建直言卡梅伦希望将两国关系和中国新一轮改革联系起来,“未来中国深度改革需要欧洲国家参与,英国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尤其能给中国改革镜鉴”。

  台湾《中国时报》指出,卡梅伦表示他将尽力促进欧盟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也送出大礼,与英国汽车商捷豹路虎签下出口汽车到中国总值高达45亿英磅合约。

  香港《文汇报》3日文章指出,近年中英经贸合作取得惊人的成绩。英国是创意、研发大国和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服务业发展成熟。中国是制造、市场大国和成长中的对外投资大国。双方在高科技研发与制造、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及金融等领域合作,更可成为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引擎”。

  该报文章指,英国首相卡梅伦此访不仅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以来英国首相首次访华,也是两年多来中英最高级别的接触。专家指出,访问意味着中英关系结束长达18个月“冰冻期”,英国希望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分“一杯羹”,而中国也在寻找海外投资机会,而中英在货币领域合作,也可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助力。

  欧洲问题专家邢骅指出认为,中英双方都有进一步促进双方合作的愿望,英国一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也是中国对欧投资的最大目的地,中英合作互利共赢且前景向好,并将推动中国与欧盟的整体合作。

  外国对中国内部事务干预影响力逐渐下降

  香港《星岛日报》3日刊文援引分析指出,对于中国的崛起,英国政坛心态复杂,且近年来在涉藏等问题上出现了干扰、杂音,严重阻碍中英关系发展,但卡梅伦此次访华有重要的现实考虑。

  分析指出,今年以来,法、德等欧洲国家领导人与中国新领导层举行会晤,更在中国取得经贸定单,“新时期对华关系中,英国已落后一步,这让卡梅伦在国内有很大压力,这是他争取在年内完成访华、转机中英关系的政治原因。”

  美国侨报网指出,对于卡梅伦的这次访问,一直有着“老欧洲”心态的英国媒体做出比较复杂的解读,它们希望卡梅伦的中国之行不仅仅是一个“推销员”,还应该保持以往的政治立场。但有专家表示,由于中英两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英国打人权牌、宗教牌已经没有多少实质意义,对中国的影响正在变小。

  法国欧洲时报网2日刊文指出,英国人这一次选择了务实合作,淡化了意识形态。

  但文章指出,虽然中国反对在政治问题上的干涉,却又不得不承认对方这种立场不可能迅速消失。由文化差异决定的这种立场差异横亘于中英两国民众之间,刺眼却难以消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这一差异。因为它互斗,还是求同存异地做朋友?明智的人都明白应该选择后者。智者更清楚合作关系可以促进交流,促进双方相互了解,进而淡化一些政治立场上的差异。这种相互影响也是一种相互改变,双方都会各自改变,当融合达到一定程度,差异便会消失。

  文章说,中英两国,与其纠结,不如携手合作,并反对那些炒作问题阻碍双方走近的势力。卡梅伦只要愿意与中国合作,愿意促成相互影响的交流模式,则中英关系就将向好发展,将造福两国民众。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