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刊:借镜德国 校园成为创新基地

2013年12月05日 15: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台刊:借镜德国校园成为创新基地
德国校园成为创新基地。图自台湾联合新闻网 许芳菊(摄)

  中新网12月5日电 台湾《天下》杂志近日刊载《借镜德国:校园成为创新基地》一文,文章指出,德国的双轨制有国家设定课程标准与相关规范,也有机构来认证训练的标准、质量。由于双轨制提供了实务与理论结合的经历,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的能力与机会,使得双轨制课程变得愈来愈热门。

  文章摘编如下:

  德国国会大选投票日的午后,柏林的街头宁静悠闲。除了国会大厦前聚集了大批的新闻媒体,有一点紧张气氛之外,整个柏林,甚至整个德国,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稳定向前的感觉。

  很难想象,1990年两德刚统一时,柏林街头景象萧条,无业游民充斥,当时的德国被讥笑为欧洲病夫。

  如今,根据OECD统计,2012年欧盟国家15到24岁青年人口失业率,平均高达22.8%,西班牙甚至高达53%。而德国青年人口失业率却能维持在8%左右,是欧盟国家最低。也比台湾的青年失业率12.6%还低。

  今年六月,英国《经济学人》便以“德国教育与训练,欧洲新政?”为题,报道了欧洲各国包括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纷纷与德国签属协议,希望德国协助它们建立技职教育体系,解决年轻人失业的问题。

  教育,俨然已经成为德国最热门的出口项目之一。

  全世界都在问,德国是怎么做到的?为何他们的年轻人,有能力去面对快速转变的全球化竞争?

  为什么他们可以从欧洲病夫,转变成欧洲稳定的力量?

  串联脑力与资源

  九月一个星期二的早晨,柏林飘着细雨,一群来自柏林附近几所学校的小学生,兴奋地跳上自然保护区里的“青年研究船”。

  这艘船是一座浮动实验室。当天在船上,老师带着学生采样湖水,观察水中生物与PH值。学生一个个在这个流动的教室里,享受第一手观察大自然的乐趣,并在亲身探索后,分享发现。

  这艘实验船研究计划,是由公益团体发起,企业赞助,并结合了柏林的一群自然科学老师,共同研发课程。还有一群退休的老师当志工,义务来上课。

  德国企业与社会各部门参与教育的方式,最可贵的不在于台湾企业所习惯的捐钱、捐硬件,而是提供了跨界的专业、创意与脑力连结所产生的综效。

  例如,青年实验船的课程设计,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较弱势的孩子,能够透过实验船上结合了游戏与动手操作的过程,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原本冷冰冰的科学知识。可以说是一种很有创意的补救教学。

  像这样结合了企业、学校、老师、公益团体跨界合作的教育方案,在德国非常普遍。

  德国人没有将人才培育的责任都丢给政府或学校。不论是企业、学者、民间团体、研究单位,乃至于老师、家长,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行列。提出创新灵活的做法,并整合各界资源,共同做出有效的改革。

  例如:德国著名的“双轨制教育”(dual education systems),就是企业与学校密切合作的例子。

  双轨制透过企业与学校合作,提供技职体系的学生一边在学校上课,一边到企业学习的机会。

  选择双轨制的学生,要先申请到企业学徒训练的机会。进入双轨制课程后,学生每周有几天到学校上课,另外3到4天,则到企业里接受学徒训练。企业与学生签有合约,训练期间学生有薪资可拿,企业并提供实际工作技能的教导。学程大约3.5年。

  位于科隆郊区的福特汽车厂,甚至为了增加女性参与工程领域的比例,和科隆的学校合作设计了“女性参与科技生涯计划”,鼓励女学生到福特汽车实习、认识杰出女工程师、受训,甚至当学徒。

  德国的双轨制有国家设定课程标准与相关规范,也有机构来认证训练的标准、质量。由于双轨制提供了实务与理论结合的经历,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的能力与机会,使得双轨制课程变得愈来愈热门。

  目前德国已发展出350种专业的双轨制课程。

  为什么德国的企业愿意投入跟学校合作?

  洪堡大学学者史佩克尔(Anna Spexard)指出,“愈来愈多企业了解到,与其等到大学毕业后再去训练,不如先挑选出好的学生,送他们到企业训练,及早培养他们实做的能力。”

  史佩克尔也指出,现在也有愈来愈多双轨制的课程,由企业与学校一起规划,甚至部份的老师就来自业界。(许芳菊)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