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中国面临由人口红利走向人才红利考验

2013年12月09日 14: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9日刊载特稿援引分析指出,中国面对的真正考验是,怎么样从“人口红利”走向“人才红利”。随着生育率的逐步下降,中国再也不能仰赖过去30多年的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

  文章摘编如下:

  老早在农耕社会中,生儿育女就不单纯只为传宗接代,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持农耕劳动力。生多少个小孩,本质上是“多少张嘴”VS“多少双手”的拉锯问题,是人口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之间保持理性平衡的问题。说穿了,人口问题就是经济问题。

  面对老龄化和劳动力下降的趋势,也就是“手”增长得比“嘴”慢的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的调研,能够享受“单独二孩”政策的人大约有1500万至2000万人。陆杰华指出,经济条件和文化素质都会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这一两千万人不可能全都选择生“二孩”。他估计此群体每年只会有100万至300万的新增人口,影响不是特别大。

  按人口学理论分析,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简称TFR)在2.1的水平,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育龄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子女才能在其长大后替代父母的数量,维持既有人口数量不变。然而,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这个人口大国的TFR仅在1.2左右,远远低于人口世代更替水平。

  今年2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证实,经过多年增长后,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随着劳动力下降,学界普遍估计,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在2015年前后进入拐点时期,成为典型的“未富先老”的社会。

  “人口红利”须转向“人才红利”

  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两名花旗银行经济学者内森•希茨(Nathan Sheets)和罗伯特•索金(Robert A. Sockin)的评估说,与多年来经济双位数的增速相比,中国从2012年至2030“日益恶化的人口情况”可能会令经济年增长率减少3.25个百分点。

  日本、韩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规律已证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不想生就是不想生,任何政策都无效。各地政府从最初的节制生育政策转向一再出台鼓励生育政策,但都走不出刺激生育无效的困境。

  陆杰华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面对的真正考验是,怎么样从“人口红利”走向“人才红利”。他说,随着生育率的逐步下降,中国再也不能仰赖过去30多年的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过去靠的是“劳动力数量”来创造“世界工厂”奇迹,接下来中国要转靠“劳动力素质”来升上生产链的中高端,而提升劳动力素质基本涉及三大因素,一是教育与文化、二是技能、三是身体素质。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小平也同意,中国应该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而不是单靠廉价劳动力拉动。对比中国和美国的发展情况,他指出:“美国3.2亿人口,生产十五、六万亿(美元)GDP(国内生产总值),中国13.5亿人,生产8万多亿GDP,只有美国的一半,中国人就那么差吗?” (沈泽玮)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