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中国周边环境总体稳定 风险犹存

2013年12月19日 10: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19日电 香港《大公报》19日刊文援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副主任苏晓晖的分析认为,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中国周边形势趋于缓和,安全环境得以改善。但与此同时,中国仍面临一定外部压力,需应对若干问题与挑战。

  文章表示,中国清醒评估周边环境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国始终是地区发展的正能量。

  岛屿主权争端得以管控

  2012年,在东海,日本进行了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在南海,菲律宾引发黄岩岛事件。中国周边领土争议骤然升温,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进入2013年,中国在维护岛屿主权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东海和南海都没有爆发新的热点事件。

  文章称,中国派出公务船在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对巡航期间发现的日方侵权船只严正声明中国主权立场并进行驱离。中国在与日本坚决斗争中有利有节,避免了争端“失控”。

  在南海,中国充分尊重东盟国家推动谈判行为准则的意愿,对制定准则持积极、开放态度,赢得广泛赞许。同时,中国加强与其他南海声索国的沟通与合作,强化了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争议的共识。

  中国和文莱同意加强海上合作,推动共同开发,强调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和平对话和协商解决南海领土和管辖权争议,重申将致力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与文莱的石油公司签署了海上能源开采合作协议。

  中国与越南同意切实管控好海上分歧,不采取使争端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维护中越关系大局以及南海和平稳定。两国还成立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探讨启动一系列海上合作项目事宜。

  在推动南海争议解决的同时,中国在黄岩岛常态化巡航,终结了菲袭扰查扣中国渔船的历史;中国海军和海上执法力量对仁爱礁加强管控;明确反对菲将南海争议提交国际仲裁。

  美“亚太再平衡”积极调整

  文章表示,美国认识到,“中国因素”对美战略再平衡的成败以及对美自身发展的关键作用;中国新领导班子的外交攻势促美警觉,迫使美更重视对华关系。

  美国修正对华政策态势,将“与中国建立稳定、富有成效和建设性的关系”作为战略新阶段五大支柱之一,将中国视为实现“太平洋梦”的“关键伙伴”,以欲拒还迎的姿态对待中国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以避免过分刺激中国而损害自身战略利益。同时,美更注重“再平衡”均衡推展,避免突出军事因素。

  美战略调整使地区局势有所缓和,为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契机。

  半岛形势避免失控

  上半年朝鲜第三次核试后,半岛局势骤然紧张。朝鲜发射短程导弹,美韩大张旗鼓开展军演,开城工业园一度关闭,朝韩沟通渠道中断。危机几乎一触即发。但经过各方努力,朝鲜重提对话意愿,“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避免了形势失控。下半年,半岛形势趋缓,各方有意互相摸底试探,寻求转圜。

  不确定因素犹存 中日关系改善面临挑战

  首先,中日关系处于僵局。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自民党参院选举获胜,为安倍修宪强军打下基础。日本在中国周边频频展开外交攻势,试图构筑对华包围圈,同时,日极力争取美国支持。近期,日本通过首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暴露了其黩武倾向。中国对日走向高度关注,中日关系改善面临严峻挑战。

  其次,岛屿主权争议存在继续发酵可能性。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加大与华对抗力度,积极拉拢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意图使东海问题和南海问题相互策应。

  再次,六方会谈恢复步履维艰。各方尽管表现对话意愿,但立场存在一定差异。朝鲜坚持“行动对行动”,拒绝首先做出让步。韩美日三国则表示,只有朝鲜展现无核化诚意才能重启六方会谈。在此背景下,朝鲜难以弃核弃导,甚至存在重启宁边核设施可能性。

  最后,阿富汗和平重建中仍面临困难和挑战。2014年北约从阿富汗撤军后,阿富汗局势可能恶化。

  面对上述形势,中国清醒评估周边环境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国始终是地区发展的正能量。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