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欧洲时报:莫让地方债成中国改革全局绊脚石

2014年01月07日 13: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月7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近期文章表示,中国正以适当放缓经济增长的脚步换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与空间,但是,这个放缓必须是主动的、有节奏的、可控的,决不可让地方政府债务成为调结构、经济增长稳中求进的绊脚石。

  文章摘编如下:

  2013年末,中国审计署公布经过4个月的摸底结果。一直以来,外界对中国的地方债问题有诸多猜疑与恐惧,此次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

  但在可控的风险中隐忧亦不可小觑,如公共债务增速显著高于经济增速,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明显快于财政收入增长,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债务偿还压力较大;地方债偿还仍然高度依赖卖地,不具持续性;部分地方和单位违规融资、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等。

  毋庸讳言,政府债务已成为当下一个全球性问题,无论是日本自1991年陷入债务危机后至今仍低迷的经济形势,还是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欧债危机的持续肆虐,亦或是美国“汽车巨人”底特律的破产倒下,都让人难免谈“债”色变。

  事实上,债务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更加灵活地筹集资金,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问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有融资的强烈冲动,而且在不断的债务滚动中加强,或可导致债务失控。

  因而,对于地方债这匹“野马”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配好“马鞍缰绳”,更好地驾驭它。在此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便首次将控制和化解地方债作为2014年经济工作要点。而在财政工作会议上,中国财长楼继伟则为地方债管理指明了方向——要修明渠、堵暗道,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诚然,中国经济依然是个不太协调的综合体。既有多年快速发展累积的财富,新释放的制度红利与新型城镇化的增长潜力,但也有不确定性……

  随着中共十八大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2014年亦被视为中国再启改革的开局之年。在此背景下,勿让地方债影响改革大局。这就需要——首先,改变唯GDP考核的现状。不少分析已经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始终没有创新驱动、管理驱动,都是资源驱动、投资驱动。

  GDP崇拜及其考核方法刺激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而大量投资只能通过举债筹措资金。因此,政府投资不减,经济结构转型难以成功。

  其次,地方债务不是一道免费的午餐,需要正确认知债务的经济属性,尊重经济规律,并抑制各级政府的随意举债和超额支出的陋习。

  第三,调整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不平衡问题,中央将减少在财政上的过度集权,而给地方政府提供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而根据中国高层的改革部署,解决的办法是一方面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

  2014,世界经济春天的脚步正在走近,中国也正以适当放缓经济增长的脚步换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与空间,但是,这个放缓必须是主动的、有节奏的、可控的,决不可让地方政府债务成为调结构、经济增长稳中求进的绊脚石。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