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报:民进党摘麻烦制造者帽子 须“冻独废独”

2014年01月07日 13: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月7日电 “冻独”已成为民进党内部的热门话题,台湾《旺报》7日文章分析认为,民进党只有冻结和废除“台独党纲”,才会成为台海区域和平发展的正能量,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社会对民进党是台海区域安全麻烦制造者的印象。而柯建铭冻结“台独党纲”的主张对民进党而言,完全是利大于弊的举措,总体来判断对民进党有五大利处:

  利基之一:有助于民进党内部理性面对“台独”议题。

  长期以来,民进党内部不但视“台独党纲”为政治图腾,更不敢轻易触及它,这也是尽管民进党通过了“台湾前途决议文”等重要文件,但也不敢公开提出废除或取消“台独党纲”之主张,即便“台独党纲”在党内被普遍视为“国王的新衣”,但仍然没有人敢去主动戳穿背后的事实。而柯建铭之冻独主张,应是民进党内一部分人终于敢直面党内最核心最敏感之议题,一方面说明民进党内部的两岸气氛已有所改变,主张两岸政策理性务实的声音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民进党内部主动公开讨论“台独党纲”存废问题的空间形成。

  利基之二:有助于降低台湾内部社会冲突的强度。

  尽管民进党一直声称是台湾土生土长的本土政党,但民进党在台湾社会的支持基础始终没有办法突破50%之门槛,其原因主要还在于民进党的“台独党纲”,事实上,长期以来“台独”问题一直是困扰台湾社会内部稳定的重要变量,是造成台湾社会内部冲突的主要隐患。民进党如果未来真的能够冻结“台独党纲”,甚至废除“台独党纲”,这本身就是民进党在为台湾社会内部的稳定做出最大的贡献,对于台湾的长期发展也当然有利。

  如果民进党在明知“台独”不可能却硬要死抱“台独”神主牌,本身不但不是明智之举,反而会给台湾社会稳定带来冲突的因子,当然会引发台湾社会内部对民进党的顾虑和不满。

  利基之三:有助于化解蓝绿在政治上的对立情绪。

  当前,台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体现在“蓝绿”政治上的对立状况,在选举季,“蓝绿”为了巩固各自的基本盘,常常刻意营造“蓝绿”对立的政治气氛;而在非选举季,“蓝绿”政党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高举“为反对而反对”之意识形态大旗,不但造成台湾政局的动荡,而且也使台湾在政策推动方面处处受到掣肘,更使台湾陷入不必要的空转与严重的内耗。

  而造成“蓝绿”政治恶斗的一大根源还在于民进党长期坚持“台独”论述,民进党如果不弃“台独”,则“蓝绿”恶斗将始终无解套之法。因此,民进党如果先行冻结“台独党纲”,本身也是为台湾社会消除“蓝绿”政治恶斗营造某种可能,这对于台湾政党政治健康发展相当有利。

  利基之四:有助于民共互动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长期以来,“台独党纲”始终是民共无法互动的最大障碍,对于北京而言,基于追求中国国家统一政策,自然不可能与诉求将台湾从中国领土分裂之政党打交道,这是民进党无法与北京展开互动的原因所在。

  从目前两岸“红蓝绿”三党的两岸关系定位来观察,中国大陆对两岸关系之定位是两岸一国之关系,国民党的定位是两岸非国际关系,而民进党则是“两国”关系。民共之间的定位与北京当然是根本性的对立关系,二者完全没有调和之空间。如果民进党能够提出冻结“台独党纲”,本身就是向大陆释放善意,是姿态上的善意,当然有助于两岸互信的培养。

  利基之五:有助于民进党国际不良形象之改变。

  台海区域的和平稳定不只是两岸民众所期待,更是世界各国之共同期盼。而民进党长期奉“台独党纲”为神主牌,已成为影响台海区域和平之最大隐患。这也是国际社会普遍不信任民进党的关键所在。民进党如果不直接去处理“台独党纲”这一核心问题,而是企图透过设置驻美、驻日代表处等策略来消除国际社会的顾虑,显然是本末倒置的作法,其成效当然有限,无法根本化解国际社会对民进党不信任之态度。

  因此,民进党只有冻结和废除“台独党纲”,才会成为台海区域和平发展的正能量,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社会对民进党是台海区域安全麻烦制造者的印象。(陈先才)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