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报:台湾面对通缩梦魇 必须戒慎恐惧

2014年02月08日 11: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2月8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8日社论表示,台湾一般社会大众每日面对种种理财与经济事务,对许多经济名词都能琅琅上口,甚至可随口举其要义,但有一个经济概念,人人都十分熟悉,却几乎都错解其义,那就是通货紧缩,或简称通缩。台湾目前“恐通膨症”已造成实质伤害,如何导正民间的谬误,应为负责物价安定的“央行”当务之急。

  文章摘编如下:

  由于近年来经济成长动能大减,成长率每每在2%上下,而实质薪资更不进反退,去年已倒退回16年前的水平。在此困窘的状态之下,市井小民生活捉襟见肘,一闻物价上升便大为紧张,一心只盼物价能不升反降,让沉重的负担可略为减轻。因此,去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升0.79%,也招来不少民怨,几乎所有的小市民都期望CPI可降到0以下。

  在经济学家恐惧的各种经济灾难之中,通货膨胀只要不太过严重,绝不会名列其中,排名第一的,应属通货紧缩,也就是平均物价水平不升反降,也正是目前大多数小市民所期望的情况。

  这两者何以出现如此巨大的差距:一视之为洪水猛兽,一视为天降福音?其关键显然在于一般大众不知通货紧缩为祸之烈,会到何种地步。当物价全面下跌时,它首先就反映着总体经济出了差错。最单纯的情况,乃是货币当局在状况外,无知地将货币数量大幅减少,造成太少的货币追逐太多的商品,而使物价普遍下降。只要货币当局迷途知返,反过来增加货币数量,状况即可迅速解除。只怕当局者迷, 一意孤行,在经济已实质受到伤害时仍不知惨况,终将酿成大祸,1929年的大恐慌即出自于此。

  除此之外,通货紧缩更可能来自经济失速,有效需求持续减少,供给严重过剩,而造成物价全面下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消费者会进一步缩减其消费支出,一方面预期未来价格会更低廉,而延后购买;一方面因为薪资下降,而压抑购买意愿。于是原本已过剩的供给更无路可去,厂商被迫减产裁员,连锁性地导致相关产业的需求减少,也跟进减产裁员;失业增高、所得进一步降低,裁员的风险大增,人人如惊弓之鸟,更怯于消费,乃演变成一个无休无止的恶性循环,在凯因斯学派出现之前,所有的经济学家对此都束手无策。凯因斯学派原本专治此症,但揆诸日本20年来无法摆脱通缩梦魇的事实,显然此疑难杂症连凯因斯特效药一样难以奏效。

  正因为如此,当欧元区1月份CPI仅上升0.7%时,整个欧洲为此惶惶然,深恐通货紧缩的威胁即将临头,而亟求对抗之道。但反观台湾,去年全年CPI上升0.79%,今年1月只及0.76%,而且自101年8月达到3.4%的高峰之后,就一路下降,去年8月还一度降至-0.78%,整个下降趋势迄未见到好转迹象。至于趸售物价指数(WPI)就更可怕了,从101年3月转为负值之后,直到今年1月才回正,而去年全年则为-2.43%,若非去年10月电价略有调涨,情况恐怕会更严重,因而当欧元区高呼提防通缩,我们面对的风险可能更有过之。

  不过“央行”从五个角度反驳台湾通缩之说,但其说法基本上咬定货币数量并未紧缩此一狭义的观点,殆不足为训。事实上,台湾中上游产业的出路被阻绝,一方面导致经济失去动能,一方面造成产品供过于求,同时又导致薪资易跌难升,加上国际商品行情一路走跌,这都是促成WPI下降、CPI有下跌趋势的共同因素,再加上美国QE退场,新兴市场资金大举回流美国,台湾难免受到波及,会更进一步使情势恶化。

  “央行”为避免民间的恐慌,全面驳斥通缩的疑虑固有其考虑,但民间的谬解既已如此之深,导致主政者对通膨有莫名的恐惧,台湾的名目所得复远低于依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水平,显示“恐通膨症”已造成实质伤害,如何导正民间的谬误,应为负责物价安定的“央行”当务之急。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