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报:倒逼升级 沿海城市“用工荒”具有利好面

2014年02月14日 13: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2月12日,在山西太原劳动力市场,一名求职者仔细遴选,欲寻找一份洗碗做饭的工作。春节假期之后,中国内地各行各业陆续开工,各地招聘会开始轮番登场,并且持续升温。为了“招贤纳士”,一些企业纷纷秀出“软条件”来抢人,不仅开出的薪资普遍有所提高,而且推出了“诱人福利”。但是即便如此,招人还是比较困难。中新社发 韦亮 摄  

  中新网2月14日电 对于节后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香港《明报》14日刊载署名文章指,这种局面的确对经济发达地区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沿海地区的“用工荒”具有倒逼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同时更多的劳动者留在家乡,也有助于缩小沿海与内陆的发展差距。

  文章摘编如下:

  元宵将至,内地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开工,在东莞、深圳、中山、佛山、珠海等地的工业(开发)区,“本公司大量招聘普工”的横额随处可见,劳务派遣等中介机构也迎来一年当中生意最好的季节,各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则纷纷联同企业举行连场招聘会,务求令企业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足够的工人,满足生产所需。

  不过,随着内陆传统劳动力输出大省工作机会增加以及各项福利待遇提高,不少过去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如今选择返乡就业或创业,这种趋势逐年明显,“用工荒”已构成沿海制造工厂发展的一大挑战。

  华东求职者减9%华中增2.9%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内地104个城市就业形势的统计,东部沿海地区 2013年的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比2012年减少5.9%和9%。而华中地区的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则双双上升1.8%和2.9%。另一份报告也指出,企业用工缺口较大的区域包括湖北武汉市、辽宁沈阳市、陕西西安市等地;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也成为人才输入的新区域。

  作为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四小虎”之一,广东中山市常住人口300多万,其中半数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中山市人社局在春节前预测,全市将有约 70万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过年,虽然年后估计90%人员会返回原工作岗位,但仍将有约7万人不会回来工作。对于一个普工用工量占企业用工比重达七成多的城 市,数万人“一去不回”对企业的影响可想而知。

  有助收窄沿海内陆发展差距

  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的确对经济发达地区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其直接表现是企业因人力短缺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导致订单下降和利润减少,而用工成本递增又进一步增加企业外迁的压力,导致该地区GDP规模缩减,进而影响其经济表现。

  但“用工荒”并非只有弊端而一无是处。假如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沿海地区的“用工荒”具有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而且,劳动力只是就业地发生改变,而未变成失业人口,在内陆经济蓬勃成长的情况下,这种变化有助于缩小沿海与内陆的发展差距。此外,假如沿海与内陆家乡的收入差距仍像以往那样大,劳动者是不会选择留在家乡务工的。从这个角度看,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对内陆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甚至缓解春运“一票难求”的局面未尝不是好事。

  值得忧虑的是随着人口老化问题的加剧,劳动力出现总体短缺。长远而言,此问题只能透过调整生育政策来解决。此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在增加,但产业升级转型需要有更高素质与技能的劳动力支撑;然而,如今不少工作在沿海地区流水在线的工人,其学历大部分都仅初中或中专程度,技能培训往往参差不齐。这群16至25岁的年轻群体放弃升学而出来挣钱谋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种局面不改变,产业升级恐怕难以找到足够有技能的人力资源来承接。也就是说,提高整体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产业转型升级才有可能实现。

  产业转型增高技术劳工需求

  倘若中国能在生产工艺完善、机械设备创新、品牌价值创造上取得突破,降低其经济发展对大量劳动力的简单依赖,“本公司大量招聘普工”的横额就不会到处悬挂,企业对于工人的疯狂追逐也有望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更重要的是,即便劳动密集这一发展模式在短期内改变不了,但沿海与内陆企业生产总有饱和的一天,届时,那些学历不高、技能有限的劳动者,该往何处去?折价出卖劳力或许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这一情况是所有劳动者都不愿见到的。(冯广宁)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