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法媒:通缩威胁 欧洲央行应实现自我变革

2014年04月08日 14: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4月8日电 4月3日,欧洲央行例会结束之后,央行行长德拉吉一反以往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宣称央行管理委员会已达成共识,可能采取包括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内的措施,抗击低通胀率带来的风险。法国《欧洲时报》评论指,果真如此,则欧洲央行当令人刮目相看,因为迄今为止,即使是在经济危机最严重时候,欧洲央行似乎只坚守一个职能:通过调控利率去抑制通货膨胀。

  文章摘编如下:

  在欧洲决定设立统一货币后,为管理欧元而设的欧洲央行只负有一项使命,那就是控制通胀,似乎只要擒住了物价这头怪兽,其它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甚至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及接踵而至的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轮番冲击欧洲时,欧洲央行仍然表现得忠于职守,似乎通过货币升值或贬值去应对经济变化的职能只是世界上其它央行的工作,欧洲人这么做便显得不务正业了。

  正因为如此,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欧洲央行不具备调节货币政策的功能其实是它的先天性缺陷,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深陷困境国家的政客谴责欧洲统一货币并迁怒于欧盟,认为僵硬的货币政策剥夺了欧洲国家通过货币贬值去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可能性。如今,欧洲央行竟然宣称可能采用包括量化宽松在内的措施去抗击低通胀,对于关注欧洲经济的人来说,这一重大转变简直可说是欧洲央行的自我革命,而促成这一转变的直接原因则是近期来欧洲一直担心的通货紧缩。

  让发达国家谈虎色变的通货紧缩,指的是整体物价水平下降,这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概念。通常,在通货膨胀率接近零时,会发生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会使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会使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上升。通过通货紧缩,相同数量的货币可以使人们购买更多的商品。

  虽然从表面上看,通货紧缩能使货币“更值钱”,但货币购买力上升会使人倾向于储存货币而不去投资或消费,这样就会导致物价下跌;而持续的通缩则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和经济衰退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当代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十几年来日本一直在与通缩作艰苦的斗争,在试过多种良方苦药均告无效之后,终于采用大力刺激增长的“安倍经济学”这一着险棋,至今胜负仍未见分晓。

  目前,欧元区的通胀率已经连续六个月低于1%,最新迹象是通胀率从2月份的0.7%再降到0.5%,甚至远远低于日本在上世纪末陷入长期通缩前的水平。也许,正是为了避免欧元区被吸入“通缩黑洞”的命运,欧洲央行才放出上述“革命豪言”。

  从欧元区的现状来看,情况确实不容乐观。尽管德国依然一枝独秀,尽管西班牙、希腊、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民众为债务危机付出了沉重代价,所谓的结构性改革并未带来神奇效果,呼唤了多年的复苏也并未出现,失业率反而一再创新高。面对这一现实,即使传统上视通货膨胀为噩梦的德国,也开始怀疑一味坚持僵硬的货币政策是否还有可能使欧洲摆脱危机,更担心占据德国出口市场半壁江山的欧元区国家还能否继续买德国货。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在于央行货币供应不足,造成企业债务沉积,进而导致全面紧缩与萧条。面对欧洲的通缩幽灵,欧洲央行对自身缺失货币调节职能不可能无动于衷,并因此而表现出与以往无为而治传统决裂的愿望。虽说欧洲央行的上述愿望尚停留在口头革命的阶段,而且还附带了不少先决条件,但它毕竟向央行职能的“正常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从欧洲统一货币在欧洲建设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来看,欧洲央行职能如能真正实现正常化将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当然,这并不等于说,经济可以取代政治,恰恰相反,在欧债危机中暴露出的政治建设严重滞后问题亟待解决,而且只有在欧洲政治统一达到一定的高度,欧洲央行的口头革命才可能产生长远、现实的作用,欧洲才有可能作为完整的实体去有效解决相关的经济问题。毫无疑问,欧洲面临的通缩威胁及央行亟需正常的货币调节职能去应对危机,是对欧洲政治建设提出的新挑战。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