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报:地铁杀人案犯反社会人格给司法和社会挑战

2014年07月28日 15: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台北地铁向郑捷求偿千万 凶手或赔不起  来源:东南卫视

  中新网7月28日电 台湾检方日前以“大规模杀人罪”将台北捷运(地铁)杀人案被告郑捷求处死刑,郑捷当庭仍不在乎地抖脚、冷笑。台湾《联合报》28日社论表示,郑捷的行为仍叫人百思不解。这究竟是杀人动漫无意中播下的凶残种子,或是年轻世代无法因应现实挫折的厌世暴行,仍有待社会心理学家进一步探索。同时也留给司法一个极大的课题,要对这起捷运连续杀人事件作出更多发现、解读与究责。

  文章摘编如下:

  在56秒之间夺走4命、并刺伤20多人,郑捷除了留给家属无尽的伤痛、民众无以名状的惊恐外,也留给司法一个极大的课题,要对这起捷运连续杀人事件作出更多发现、解读与究责。事实上,许多民众心中都怀着一个莫大的疑问:像这样没有前科、没有动机却任意挥刀杀人的冷血青年,究竟是在什么情境下成长出来的?除了郑捷,台湾其他角落是不是还有这类暗藏杀机的新人类?这样的心理和行为有没有矫治可能?

  从这次检方的起诉书,人们其实看不到太多新的线索,也看不到更具深度的犯罪分析。起诉报告中确定的是,郑捷具有“反社会人格”及“自恋人格”特质,因小学时期与两名女同学发生纠纷而立誓报仇,因无法杀害对方,而决定以“随机杀人”代替。此外,郑捷在行凶时意识清楚,经鉴定并无精神疾病,在侦讯过程中他也表现得“毫无悔意”,不时冷笑,并坚拒向被害人家属致歉;检方因而认为他罪无可赦,而以4个杀人罪和20个杀人未遂罪求处死刑。

  在这起当众杀戮事件中,郑捷之罪行并没有遭冤屈或错抓的可能;然而,比起误判,如何论断他应生或应死的课题,其实更加艰难。过去,法官形成死刑的定见通常放在心里,充其量笼统交代;前年底,“最高法院”开始公开辩论上诉的死刑案件,随后做出的定论、发回或自为判决等,遂逐渐建构出判死的观照因素,死刑审判始粗具可供观察的指标。

  诸如,法官更重视侦审过程的正当法律程序,除严格的证据调查,还要求应先审问被告的犯罪事实,才能询问审酌科刑的资料,以免先入为主;对证据的提示、辩护功能之确实践行,也都不放过。

  此外,“最高法院”要求对“刑法”第57条科刑应斟酌的事项“盘点清查”,就犯案动机、目的、所受刺激、手段,犯罪者的生活状况、品行、智识程度、与被害人关系,对所造成的危害及犯罪后的态度等逐项厘清,才能作出裁罚。“最高法院”要求对被告的精神鉴定不仅限于犯罪时,也包括裁判时的状态;前者是减刑或不罚事由,后者涉及可否判处或执行死刑。

  “最高法院”并要求,若判死刑,检辩要经过量刑辩论,不能由法官私下裁判。“最高法院”也挑剔被告接受矫正教化的可能性,要求下级审须提出被告“无从矫正”的凭据,不能以一句“非死刑不可”带过。

  观察这次新北地检署的做法,除进行了精神鉴定,并搜集郑捷童年至今的成长资料,论述他犯罪时确有辨识违法能力及犯案动机的形成,并经由解剖确认郑捷刺刀在被害人体内翻转的确定杀意,也论及被害人家庭所受的损害等,论证可谓较以往充实许多。至于郑捷的人格异常,是否符合“国际公约”不得判处死刑的精神障碍范围,以及有无教化矫正的可能性,均将影响他最后的生死。

  郑捷案备受社会瞩目,也因此,侦查一开始就细致深入,进行精神鉴定。从此案起,我们重新审视死刑审判的过程与执行,除了郑捷案,也希望每一件可能判决死刑的案件都能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尽可能以一致的标准完成艰难的生死拔河。

  最令人遗憾的是,郑捷犯下如此凶残的暴行,但他行凶动机至今依然没有清晰的答案。若说是从小对女同学的恨意累增至今,由于被退学的挫折及对就业的无望而再度被激发,然后随机发泄在素不相识的同车乘客身上,郑捷的行为仍叫人百思不解。这究竟是杀人动漫无意中播下的凶残种子,或是年轻世代无法因应现实挫折的厌世暴行,仍有待社会心理学家进一步探索。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