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村学校“空壳”?外媒:幸福不一定去远方寻找

2014年07月31日 1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农村学校“空壳”?外媒:幸福不一定去远方寻找

  中新网7月31日电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越来越多农村家庭的孩子进城读书,一些城里的学校教室挤爆棚,而一些农村的学校却变成“空壳”。美国《侨报》近日文章称,当大人留在了土地上,孩子留在了农村学校里,那就是家乡的希望。幸福,谁说一定要到远方去寻找。

  文章说,当今中国越来越多农村家庭的孩子进城读书,农村的一些希望小学招生难,而城市学校不堪重负,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后面临上学难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文章指,其一,这些年城镇化步代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儿童跟随父母迁徙,留守儿童减少,生源减少,希望小学或是合并或是关门。其二,也存在着缺乏良好规划的现象,最终导致资源浪费。这并不是要否认希望工程的作用,希望小学在中国破解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难题时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早已具有标本意义。

  文章认为,资源总量集中、质量优越的城市,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走了世界的能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导入,又导致城市逐渐“变小”、“变挤”,原本配套的公共资源明显不足,特别是教育资源严重紧张,具体分摊到每个人,尤其是“外来者”,其实境况也好不到哪里。

  文章称,一边是空虚的乡村,一边是拥挤的城市;一边是招不到学生,一边是打破脑袋争抢名额;进城之前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进城之后跌入对现实的失落……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正如这首歌所唱,文章说,庄稼人的根应该是希望的田野。只有农村的吸引力提升了,城市的压力才能释放,这就对城乡均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色农业得到开发,打造农业品牌;依托当地资源创办企业,吸收富余劳动力;能人回乡创业,带领全村一起致富……这些成功的乡村重建经验,值得在落后区域大力推广。

  文章说,当大人留在了土地上,孩子留在了农村学校里,那就是家乡的希望。幸福,谁说一定要到远方去寻找。(钟海之)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