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报:华人文创只“人”不“文” 无以为天下

2014年08月26日 15: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8月26日电 台湾《联合报》26日刊文称,只“人”不“文”,无以天下,这是所有华人文创应该共同面对的浩瀚命题,不仅仅是为了飞过沧海,也是为了寻回属于中华文化、真正以“人”也以“仁”为本的人文精神。

  文章摘编如下:

  作为新兴市场的我们其实早已被欧美日等国际品牌绑架许久,除了食衣住行的经济生活之外,连带文化育乐的心灵层面,都受到了他们左右,在这些翱翔天际的鸿鹄之群面前,力求突破的两岸三地的任何品牌不过是一群燕雀纷飞。

  燕雀虽好,终究飞不过沧海,这正是整个华人文创产业一直趑趄不前的主因之一。在一个泛全球化的21世纪,我们需要保持不同地域族群之文创的活络与多元,却也亟需发展一些具有全球性的华人文创去跨海征服世界文明的五感与心志。

  所谓文创,本来就是一个“人有、人创、人享”(Of People, By People, For People)的事业,固然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举世皆同,但在东方与西方各自文化的表述方式上显然有其差异。当比较东西方人文精神时,一般咸认西方人文精神的主体偏向“人”,因为他们崇尚人道主义(Humanism)与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追求个人的价值实现、权利义务和生命意义;而中华文化里的人文精神却是以“仁”为中心,强调待人接物的得宜,也就是“文”的概念,易经有云:“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则吉凶生焉。”

  因而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侧重人事物之间的交错平衡,以集体思考的角度,发展出一套三纲五常的社会秩序、儒风道骨的哲学系统与天人合一的自然物观。

  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在本质上没有所谓高下之别,但随着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偏锋化,过度延伸个人主义的权利义务,西方将原本人文精神中“文”的部分扬弃,转换成条列式的法律文章,将夫妻、亲子、劳资、国家与人民,都化作为一纸契约,美其名是一种出于自由平等的保护,但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看见他们是在用合法正义的名号,行贪婪掠夺之事实,华尔街、反倾销、伊拉克、加沙走廊,一则又一则国际头条,十之八九都是以西方文明的角度,在潜移默化着地球人们关于是非好恶的疆界与决断。

  然而,欧美文明依旧是目前世代的超级赢家,我认为这和他们一直努力不懈地推动其文创软实力有着极大关连,他们懂得善用其人文精神中“人”的元素,将文创作品包装成一个个可以打动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普世作品,在全球舞台都成功获得发声权;反观华人文创,一心追赶着西方文创对于“人”的赞颂刻画,却似乎忘了钻研本身人文精神中“文”的进退合度,以至于华人文创在自身文化的掌握与活化上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更罔论创造出一个可以在全球范畴内推己及人的“大众化”华人文创产品。

  只“人”不“文”,无以天下,这是所有华人文创应该共同面对的浩瀚命题,不仅仅是为了飞过沧海,也是为了寻回属于中华文化、真正以“人”也以“仁”为本的人文精神。(陈立恒)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