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应对食品安全 台当局该做而没做的事太多

2014年09月19日 1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9月19日电 针对近期爆发的台湾地沟油丑闻,台湾《联合报》19日发表社论称,馊水油(即地沟油)事件引发食安风暴,社会纷扰,台湾行政部门手忙脚乱,最终由“行政院长”江宜桦亲自公布了八项强化食品安全措施。但此刻当局的公信力薄弱,民众最在意的不是当局承诺了什么,而是到底能执行到什么地步。 简单地说,当局该做而没做的事实在太多了。

  文章摘编如下:

  罚款效果有限 当局应主动面对食安问题

  这次风波让美食声誉毁于一旦,损失不赀。“卫福部”一开始就主张修法重罚,“江八点”也以提高罚金到最高两亿元(新台币)以为吓阻,短期内,或有展现决心及消缓民众怒气的作用。问题是,“处罚总在事发后”,天价罚款就算追讨得到,又岂能抚平民众馊油下肚的怒气?更关键的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当局如此敲锣打鼓用重典,但若将屏东县官员和检举老农的“积极度”放在天平上比一比,就可知问题出在哪里。

  简单地说,当局该做而没做的事实在太多了,高官大员与其扬言改革而筹谋更多复杂的“管理要点”,还不如脚踏实地把手边工作做好。就以众人关切的废油回收而言,台“环保署”强调今后采油品分流管控云云,拟将小吃摊每年产生的四万吨废油纳管;夜市自治会则称,小吃摊来来去去,“环保署”乃“异想天开”。

  小小夜市摊商,何以出言狂妄?一言以蔽之,就是看穿了当局“管不了”或“不会认真管”。管理摊商这件事,即以台北市东区堪称观光热点的“二一六巷”地摊而言,每周数次上演“躲警察”的戏码,二十年如一日,有些老摊贩“驻地”的时间远长于市长任期。

  当局对此本应务实订定出可行的纳管之道,却永远是一边宣称取缔开罚,一边放任违规事项在眼底蔓延,“形式主义”莫此为甚!如此决心和执法能力,怎不让人看破手脚?

  餐厨油回收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再论收废油这事,舆论分析得好,“废弃物清理法”早在1974年即立法,“环保署”成立后也早将厨余馊水纳入管理之列,即以“旧时法令”也足以处理废油问题。但至今在闹市,仍不时可见载着巨大馊水桶的民间货车穿梭,其馊水的来源和去处为何?是否皆合法业者?相当程度上,这些可谓环保单位回收处理垃圾业务的漏网之鱼。

  有研究指出,台湾至今有“拾荒老人”的存在,而先进地区的处理垃圾流程,让人根本“无荒可拾”。收集厨余馊水,本来也是收垃圾的一环,但看看台湾今天是怎么收垃圾的?以台北市为例,市府常以“垃圾不落地”及资源分类回收彻底为荣,广为宣传;但每当“少女的祈祷”乐声响起,市民排队伫立街旁等着倒垃圾的景象,其中蕴含着无法换算的市民时间成本,岂能作为进步城市的光荣标帜?

  当年首任“环保署长”简又新引进四色垃圾桶置于社区,被称颂为台湾垃圾分类概念之始祖,但就政策效果而言,那批“外星宝宝”在实施短短三年左右即失败退场。追根究柢,环保团体认为,“环保署”一开始并未仔细规划从家庭回收箱、定点回收子车、回收卡车母车、到回收场的“一以贯之”之回收系统,所以滋生出若干后遗症,回收业者的利益纠缠亦干扰了政策执行。

  如今看废弃食用油,馊水油事件“穿越时空”三十年,酿出损及台湾整体形象的风暴;其中症结,恐怕不是一句“业者黑心”就能涵盖。

  “八点”固然洋洋洒洒,只能期待各方都勿再以形式主义应付了事。不能把该做的事做好,撒什么天罗地网都没用!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