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当美国“黑色星期五”遇上中国“双十一”

2014年12月01日 14: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1日电 美国“黑色星期五”购物(每年感恩节的第二天,通常被认为标志着圣诞采购季节的开始)近日拉开帷幕,美国侨报发表文章分析称,“黑色星期五”并不缺少消费者,但在中国民众心目中,“黑色星期五”远远不及“双十一”;当“黑色星期五”遇到“双十一”,碰撞出的是一个改变的时代,更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搭个帐篷提前排队,挤爆卖场抢购商品……“黑色星期五”如期而至,拉开了一年一度的节日购物旺季大幕。只是,这一也延续了近50年的“传统”正面临挑战,那些“无疯狂不黑五”的日子似乎只是一个节日的仪式,在面对激烈竞争和网络促销时而黯然失色。

  据统计,2013年的美国“黑色星期五”当天,客流量同比下降了11%,销售额下滑了13%。而美国全国零售业联盟预测,今年“黑色星期五”当天出门购物的人数仍呈下降趋势。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个叫“双十一”的购物狂欢节在大洋彼岸横空出世,这个因为“11·11”的形态而被中国人戏谑称为“光棍节”的日子,莫名就被商家的促销炒热,近两年更被发挥到极致,今年“双十一”的交易量达到了惊人的570亿元人民币。买买买!多少彻夜不眠的妻子花光老公薪水,多少“剁手族”练成了“千手观音”……

  这是一个买与卖共同的集体狂欢,是快递与物流的黄金时代,更是电商与庞大消费力的完美结合。

  事实上,“黑色星期五”并不缺少消费者。或许,实体店在美国本土市场正失去热度,但却因为网络与电商的蓬勃发展而正在海外市场抬头。正如国际跨境电商平台Borderfree的CEO麦克•德西蒙所言,“我们已经把‘黑色星期五’的疯狂出口到了全世界。这一天成了全球的重要购物日订单”。

  从选货、付款到收货,互联网的高效与便捷已裹挟了所有人,在中国,10多岁的小朋友都开始在网上淘游戏点卡,70岁的阿婆也学会网购价廉物美的中老年服装,很多白领更是连柴米油盐和生鲜水果都习惯于早上下单、下班收货。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着电商把它与“黑色星期五”对接。此前,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已经对接美国四大百货。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屡创奇迹的支撑下,中国人购物的“豪爽阔绰”屡屡见诸报端,已经让很多老牌发达国家咋舌,而今,有大批中国消费者扰动的“黑色星期五”必将更加热络火爆。

  不容忽视的是,在中国民众心目中,“黑色星期五”无论是宣传造势还是消费者的认知度、商家的参与度都远远不及“双十一”。同时,海淘也面临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比如,运费仍有些偏高,尽管很多直邮网站已经将运费大幅调低,但相对于中国国内购物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物流的时间也参差不齐,虽然有的海淘网站通过保税仓库已经实现第二天送达,但还有很多网站却要等上半个月,甚至更久。

  因而,对各个美国电商而言,并不真的指望今年的“黑色星期五”能在中国取得多大的销售额,但他们却把未来的成长押宝在这块屡屡生出奇迹之花的土地上。

  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全球化时代,全球都是市场。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然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商家的经营也需随之改变。“黑色星期五”也好,“双十一”也罢,都是商家促销的噱头,难免刺激消费者产生一些不理性消费。

  当“黑色星期五”遇到“双十一”,碰撞出的是一个改变的时代,一个电商的时代,也是一个消费者的时代,更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