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中国“再无大师”是伪命题

2015年01月19日 12: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布鞋院士李小文辞世 风范长存  来源:央视网

外媒:中国“再无大师”是伪命题
李小文院士因这张照片走红网络。(图片来自《华西都市报》)

  中新网1月19日电 因穿着低调而被称为“布衣院士”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近日成网络热议焦点,而在李小文的遗体告别日,上千市民为其送行。对此,美国《侨报》17日发表发表文章称,“再无大师”是伪命题,但中国尚缺善待大师的社会氛围:教育需要回归“学”之本位,使院校重新成为自由学习和传播知识的殿堂;国家需要重建科学与文化的圣殿,为大师树立精神之丰碑,而不是简单用世俗名利来评判。

  文章摘编如下:

  近些年来,关于中国有无大师的争论此起彼伏。偏激者认为,当代中国自陈寅恪、傅斯年之后再无大师;略温和者认为,钱学森2009年病逝之后,中国大师已死。持类似论调者坚称,缺乏培养自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情怀的“生态环境”,拜金主义、市侩主义等文化潜规则流行,种种因素造成了中国大师根绝的现状。

  陈、傅、钱之后,中国真的再无大师?绝非如此。“布鞋院士”李小文、哲学史家庞朴等著名学者近日离世,不少人感叹中国又少了几位大师。更有媒体梳理发现,自2013年以来(截止2015年1月12日),至少有90余位名家、大师故去,他们中有人文学者,也有自然科学家。逝去者众,活着的大师亦不在少数。比如,研究出“东方魔稻”、帮助十几亿中国人解决生计大事的袁隆平;来美深造后毅然返华、2014年度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的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

  究竟何为大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后人论及于此,都会提到80多年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论断:“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由此看来,大师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也是社会发展的掌舵者,他们是造诣深厚的学者,他们也负载着传承之重担。今日中国不是没有大师,更不是缺乏人才,只不过大师极少四处招摇。而大师之称谓,不外乎生前身后名而已。

  对于大师,人们确有一种纠结的期盼,恨不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大师开”。之所以纠结,一方面因为其与权力崇拜、金钱崇拜并无多少差别,大师之所以被社会尊重,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已将学术、艺术等同于它所能延伸出来的权与利;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文化的不自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再无大师”是伪命题,但中国尚缺善待大师的社会氛围:教育需要回归“学”之本位,使院校重新成为自由学习和传播知识的殿堂;国家需要重建科学与文化的圣殿,为大师树立精神之丰碑,而不是简单用世俗名利来评判。(钟海之)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