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经济日报:台湾打“肥猫”莫杀死了招标权

2015年05月20日 14: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5月20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20日社论表示,在台湾的官僚体系之中,聘不进专业有经验的人才,只要其待遇稍微接近“市场”,马上有“立委”跳出来“打肥猫”,现在则连台北市府也要跟进。如果以国际标准来看,这些所谓的肥猫全是瘦猫。行政部门有必要在重新检讨之后,和立法机关理性沟通建立制度;否则台湾搞BOT会像小孩耍大刀,危险啊!

  文章摘编如下:

  为了大巨蛋的BOT权利金争议,台北市政府考虑将马英九移送法办。既然此事已经沸沸扬扬了好一阵子,移送法办厘清到底有无图利滥权,让它尽快水落石出,不失为好办法,若是违法乱纪,就将一干人等绳之以法,若仅是抹黑造谣的政治操作,也别歹戏拖棚,速速还人清白。

  但由近来的发展,显然未来所有的BOT案(民间出资建造、民间限期营运、到期移转给政府)要找到合适的民间企业投标,应该会比现在困难许多。如果还有企业愿意投标BOT案,我们相信类似大巨蛋的案件还会持续发生,因为即使毫无“图利”,目前的官僚体系其实也没有能力举办像样的BOT案,这其实才是令人忧心之处。

  为何如此?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专业只要几年没站在第一线亲身参与,对技术的掌握很快就会过时。早些年,具有科技专业的官员,凭着技术背景,总能勉强应付管理之需,并在技术官僚轨道上逐步晋升。但是现代科技一日千里,特别是包含了前卫技术的案件,若无新近的业界经验,当局的督导根本就是“隔靴搔痒”。

  因此,官僚体系要管理内含现代科技之产业或建设,除非有灵活的人才晋用管道,让拥有最新专业的人才得以进入公共部门发挥所学,否则经常只能仰赖业界,协助提供相关专业信息,又能如何有效管理?这也意味着:目前内含科技专业的公共部门管理,经常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标案设计规格时、和企业咨商议价时,官方都难以驾驭业者。

  香港地区和新加坡政府部门都有灵活的用人模式,可以用接近民间企业的待遇,从业界引进人才,直接担任顾问或聘期数年的正式官员;任期届满后,再看状况决定是否续聘或换人。

  但是台湾不同,我们负责相当专业技术部门的政府官员,几乎都是学校毕业经过高考后,进入政府体系从基层做起,他们几乎都没有业界经验,懂的多半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一旦进入政府体系,业务上却要督导诸多技术发展走在自己所学之上的企业,要能够“掌握”业者其实是高难度的事情。

  大巨蛋的BOT案,就是这样的案例。如果承办人员没有足够的营造业经验,不知“眉角”所在,如何开出标案的规格和管控的关键?面对顶尖的营造企业、最新“工法”,有能力去评估业者的预估成本、预估收入和利润,再决定要征收权利金或补贴它吗?就算有“外聘委员会”提供协助,区区每次几千元新台币的费用,有可能找到专家愿意投注大量时间、精神去看那些厚厚的评估报告和各种细节吗?

  而且“魔鬼藏在细节里”,低层的科员、科长们,甚至外聘的“委员们”,既然无法细究真相,那么或基于既定印象,或投机揣摩上意,随随便便就决定了给谁得标,或提供对企业相对有利的契约,都不会令人意外。

  比较理想的开标模式,应该是在主办的政府架构中要有真正的专家或顾问,有能力评估各种成本及收益,其工作就是协助政府机构去掌握各种细节,面对业者议价时有能力以专业来抗衡;否则,极可能是公务员被顶尖的业者牵着鼻子走,变成业者估价后让政府照价买单。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