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大型居住社区配套需进一步完善

2012年05月22日 09:17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场外连线

  陈云妹(浦航新城居民):我原来住在黄浦区老城厢,2010年搬到离市区20公里的浦江镇。搬来以后,才发现很多地方不适应,原来出门就有便利店、菜场,在这里要么走2公里到镇中心购物,要么将就在流动摊贩那里买菜,或者干脆跑到浦东的大超市,一次拎回一星期的菜。每次出门都要先想好买什么,万一忘掉再跑一趟可吃不消。好在后来慢慢地一些设施开始配齐,公交车在小区附近增设了停靠点,商店、菜场、公交、学校也陆续开张了。真希望这里的公共服务设施会越来越多,让我们生活越来越方便。

  代表关注

  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美好,是党代会报告描绘的目标。会场上,不少代表认为,要感受城市的美好,还要把郊区和农村放在现代化建设更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大型居住区与新城建设要进一步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才能让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此次市委报告中提到探索“镇管社区”模式,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增加财力投入和管理力量,提高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大型居住社区服务管理水平,让须华威代表倍感振奋。他说,上世纪90年代上海建成的大型居住社区,由于受到产业、公建配套先天不足因素影响,社区管理服务压力大、居民意见多。因此在新一轮大型居住区建设中要从高起点谋划,让居民住得下,稳得住,能安心。完成这一任务,靠一两个区从局部是难以实施的,建议在市级层面,从产城融合高度,系统研究大型居住区建设管理涉及的产业、就业、公共服务资源配套,全面提升大型居住区建设管理水平。莫负春代表对此也有同感,“一个成熟社区建设完善,一般要5年到8年,目前居民大批入住,配套项目跟不上需求。”莫负春说,这既影响居民入住意愿,也造成小区破墙开店、“黑车”等现象产生。

  一些代表提到,大型居住区服务管理水平难提升,是因为这些地区在行政体制上还是以农村为主的镇级建制单位,在机构设置、编制配备等问题上,“小马拉大车”问题非常突出。代表们建议,应按照大型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来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配套政策,提升这些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让居民安居乐业。(记者 张骏)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