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措施新管理好 五分之一吉林人受益保障房

2012年06月19日 09:49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结婚5年搬了6次家,分到保障房那天,我和媳妇激动得一宿没睡着觉!”近日,41岁的盲人按摩师伟健华,兴奋地对记者说,“新房面积有50多平方米,月租金才0.4元/平方米,小区门口就有菜市场,物业管理也特别好……” 伟健华夫妇双盲,人均月收入不足800元,现为长春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团山小区的廉租房住户。在吉林,已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受益于保障房。

  吉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起步于2006年初,率先实施了城市棚户区、煤矿棚户区、林业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工矿棚户区改造、垦区危房改造等“八路安居”工程,迄今共建设改造住房1.49亿平方米,总投资1400多亿元,使670万人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保障房建设难在资金筹措,在经济欠发达省里面,我们恐怕是投入力量最大的。”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范强告诉记者,为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该省创造性地实施了“廉租住房按份共有产权”,即由政府与保障对象共同出资,按比例确权。

  “分房时,我向亲属借来8.1万元,买了60%产权。”长春市东方家园廉租房住户孙玖玲对记者说,“这对我们有好处——廉租房比较便宜,按政策,3到6年后可以出售产权,随着房子增值,我们就能获得一定的财产性收入。”

  “按份共有产权,能活化资金,在政府同等投入的情况下,可以多建保障性住房一倍以上。” 范强介绍说,如果保障对象日后经济条件改善,可以完全购买产权,从保障房中退出,实现保障房有进有退。

  “分房过程要经过三审两公示,很公正。”52岁的低保户王美淑分到一套56平方米的廉租房,她很满意。据了解,在吉林,保障房申请对象要经过街道、民政、住房保障部门的三次审查核实,并在保障对象所住社区、相关政府网站上进行两次公示。此外,有关部门还会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举报。

  为管理好保障房小区的环境,让困难群众不仅住得进去,还能住得好。“以工代费、每5000平方米保障房配备一名公益性岗位。”该省建立了政府扶持、街道(社区)组织、委托代管、居民自助管理等符合各地实际的多种形式的物业管理模式。

  团山小区住户赵淑云的丈夫是井下工人,退休工资不到1000元。为贴补家用,她当上了小区的保洁员。如今,该小区共有保安、保洁员100人,其中一半都是小区住户。“一方面,我们按一定比例配建经营性用房,用其收益弥补物业管理费的不足,降低物业收费标准,减轻群众负担;另一方面,我们要求物业公司优先聘用小区住户,既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又增强了小区居民的自治意识。” 长春市住保局副局长陈济生说。

  “从2012年到2015年,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任务为91.59万套,到十二五末期,全省将再有375万人受益。”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秦福义告诉记者,该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1406.6亿元,拉动房地产业投资3757.7亿元,带动关联产业增加社会投资11200余亿元。

  记者手记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一直以来,资金问题都被认为是保障房建设的最大难题。经济欠发达的吉林省经验告诉我们,地方政府的认识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把保障房建设当做包袱,就必然缺乏排除万难的工作热情、缺乏创新开展工作的主观动力,困难就成了真阻力;反之,如果一心为民,把保障房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欠账较多,城乡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比较突出。吉林省委省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非常重视,视其为“改善民生之要,拉动经济之需,政府应尽之责”。早从2006年起,就将其列为省政府每年的重点民生实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开展工作,通过自我加压,主动将保障房建设扩大为八路安居工程,坚持“年初布置、年中检查、年末验收”,无论建设速度、投入力度,还是惠及群众的广度,均走在了全国前列。

  “没有党和政府的关爱,我们恐怕一辈子也住不上这样好的房子!”在采访保障房建设受益者时,记者见到最多的是幸福的笑脸;听到最多的是由衷的感谢。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吉林省保障房建设不仅让省内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受益,也给各地保障性安居工程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