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南房地产限购政策“纹丝不动”

2012年07月27日 14:24 来源:南海网 参与互动(0)

  7月24日,国务院发布消息称,将从7月下旬开始,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此次督查的重点是检查住房限购措施执行情况,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此次督查地区不包含海南省,但国务院有关部门将通过其他方式督促检查海南地区的限购落实情况。

  “限购令”执行严拒岛外游资

  2010年1月,海南“国际旅游岛”推出后,大批岛外炒房人士把海南房价炒得虚高,一时间,高房价也让海南成为全国瞩目的热点。海口、三亚各地楼价翻倍上涨,投资商一出手就是近百套,而这些投资者近九成是省外人士。经过一轮爆炒后的海南楼市,出现了严重供过于求、空置率高企、降价甩卖以及成交清淡等后遗症,在国务院限购令政策调控之下,大批炒房客退市,房产商表示,海南“赚钱就走的年代远去了”。

  2010年初,海南省政府发文强调,加强市场监管,稳定房价,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早在2010年10月14日,海口、三亚两市开始实施《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通知的意见》。海口、三亚两市相关部门分别作出规定,海口、三亚两市户籍居民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及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实行限购1套商品住房政策。对违法违规购房的,海口、三亚两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不予受理房地产登记。

  在海南的“限购令”中,特别对省外购房者做了购房限制,同时严格两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发放。海南“限购令”虽没有像其他城市在房价上做出严格规定,但更具有针对性,着力遏制炒房行为,谨防再次上演2010年初楼市闹剧。

  “限购令”影响海口楼盘价格下降

  海口、三亚两市的限购政策相较岛外区别很大:仅适用于主城区楼盘,热门海景盘、旅游地产、养生休闲盘等基本不受影响。在过去两年时间里,这样的限购政策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哪些变化?是否达到限购政策的目的?商报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记者调查发现,海口市内某楼盘价格7800元/平方米起,西海岸地区楼盘价格则在11000至18000元/平方米。对此,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海口的房价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限购政策出台后没有出现大幅上涨或下跌,相比于限购前,房价总体有所下降。市区内的普通商品房价格下降明显,海景房、旅游地产等作为一种‘奢侈品’下降幅度有限。”

  “房子卖不出去”是海口市房地产商目前的共同烦恼。据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上半年,海口市商品房销售额达100.64亿元,同比下降33.4%。海南住建厅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依然延续2011年下半年的淡市行情。2012年上半年,海南楼市商品房签约24697套,同比(28002套)下跌12%;签约面积2341539平方米,同比(2523268平方米)下跌7%;签约住宅均价10113.3元/平方米。

  2012年海南房地产市场,在限购令等各项调控不动摇的情况下,上半年海南楼市各月成交数据跌跌涨涨。在央行降息政策、鼓励首套购房等利好政策影响下,尽管海南楼市在上半年回暖迹象逐渐显现,但从整体成交数据看,海南楼市上半年的成交情况略显不尽如意,同比下跌12%。

  市民反映“限购”也买不起房

  在金龙路附近某楼盘欲购置新房的王小姐告诉记者,“限购”对房价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国家限购了,就能买起房。尽管现在银行也在降低首套购房贷款利率,对于普通市民买房的压力缓解了不少。“我付得起首付,但不代表我就能供得起房。”王小姐说。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她手上有10多万元存款,购买一套89平方米的商品房,首付足够。但保守估算,王小姐月薪只有2000多元,房子月供至少1000多元,且海口物价较高,一个月的伙食、水电、物业等费用需要近1000元。王小姐表示供房还是很有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限购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投资商,避免楼市炒房致房价虚高。若要真正解决普通市民“住有所居”问题,市民的工资水平、物价水平等各方面都需要考虑。政府的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也要与目前的经济水平相适应。据该业内人士分析,2012年7月,海南平均房价近7000元/平方米,即使普通市民有能力购房,但是后期供房确实是一个很令人头疼的问题。除非市内楼盘平均房价能够理性回归,至少回落到4000至5000元/平方米。这样普通市民购房的刚性需求得到刺激,相信届时成交量就会攀升。(实习记者 汪亮)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