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城中村:上海不能遗忘的角落

2012年09月05日 15:42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城市副中心边上有个“废品村”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相信,在距流光溢彩的五角场不远,紧邻高尚住宅区新江湾城,还有这样一片“都市村庄”。从政立路转到闸殷路,再到三门路、民府路、市光路、民壮路围成的一大块区域,就是闸殷村。这里主要是两三层的农民住宅,房与房犬牙交错,没有管道煤气,没有卫生设施,空气中弥漫着异味。可居民说,现在与过去相比,已经是“一个天,一个地”了。

  27岁的云南女子蔡永华一家四口住在村口的房子里。房子的底楼隔成了两间,她一家四口住其中一间,十来平方米,没有窗,白天也十分昏暗、闷热。她告诉记者,隔壁原来住着一个收废品的,小院子里都是废品,一个角落里放着液化气瓶和简单的煤气灶,她就天天在边上做饭。丈夫是空调安装工,每月收入三四千元,她在家带孩子。这样一间房每月房租400元。“主要是因为房租便宜,不然谁愿意住在这里啊?”蔡永华说。

  这里住着3400多人,其中近90%是蔡永华这样的外来人员,本地人仅200多人。长期以来,这里集聚了19家废品回收站、8家地下食品加工场、2家编织袋加工场、3家老虎灶。村里违法建筑连片,空地上堆满了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废品。虽然有公共厕所、垃圾箱,但许多人还是将垃圾、粪便往河里倒,河道变成了臭水沟。

  这里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杨阿姨是闸殷村为数不多的本地人,她说:“原来我家隔壁有一家回收玻璃的,瓶子堆得像小山高,天天夜里敲玻璃,吵得我们根本没法睡觉。”许多居民深受泡沫板加工场之苦。在闸殷路2039号,外来人员租下居民房子后,在500平方米的空地上搭了十几间工棚,运来机器,天天晚上加工泡沫塑料,声音、粉尘都很大,气味闻了让人头晕。

  闸殷村又被称为“废品村”“垃圾村”,外人望而却步。民府路另一边有个商品房小区华国家园,推开窗就是堆得几米高的废品,漫天灰尘,凌晨四五时就有货车进出。由于是农村宅基地,这里没有完善的下水设施,积水是家常便饭,2008年的“麦莎”台风时,积水最深处曾达腰部。居民怨声载道,说这里是“被遗忘的角落”。杨浦区也多次对闸殷村开展整治,但效果不大。

  向20年的老大难“宣战”

  今年6月,五角场镇结合创建国家安全社区,决定彻底整治闸殷村,向20年的老大难“宣战”。镇长袁敏生说:“哪怕明天旧区改造,今天也要整治!”镇政府集中各方力量,成立了闸殷村市容环境管理整治工作组,规土局认定违法搭建,工商所管非法经营,食药监所管非法食品加工,城管管乱设摊,交警、镇派出所管交通和治安,环卫所管垃圾清运,上述部门全部派员参加工作组,形成合力,每天驻扎在闸殷村。

  闸殷路青石路口有一片空地,约2000多平方米。3个村民在多年前将空地占了,出租给三家废品回收站,一家收木材,一家收玻璃瓶,另一家收其他废品,均无证经营,还搭了两层的违法建筑。从6月11日到7月底,工商、公安和城管等部门一次次找3个村民谈,使他们认识到,这是集体的土地,他们无权占据。经过几个回合的“斗智斗勇”,3个老板只好关门走人。几家玻璃加工场、泡沫板加工场,也在这次整治中彻底被取缔了。杨阿姨高兴地说:“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拆除违法搭建“动真格了”

  区食药监所二分所监督员徐重裕第一次走进闸殷村,差点没被熏得晕过去,他是屏着气才走过去的。经过排摸,闸殷村共有8家地下食品加工场,外来人员在这里加工猪头肉、猪大肠、豆腐干,发绿豆芽,做冷面、盒饭,然后源源不断送到附近的菜市场和夜排档。徐重裕和其他工作人员向非法经营户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3至5天内全部停业。6月中旬,地下食品加工又有回潮,工作组便采取执法行动,取缔所有小作坊,彻底堵死了不洁食品的源头。

  环境整治中,最难啃的骨头要数拆除违法建筑,违法建筑中最顽固的要数市京路199号。镇政府经过前期工作,待废品回收业主搬离后,于7月13日开展联合执法,出动城管、民警,以及环卫作业队、施工队共40多人,铲车、挖掘车和卡车齐上阵,对市京路199号、民府路301号等几处违法搭建进行拆除,共拆除违法建筑750平方米。老百姓拍手叫好:“这下动真格了!”这次联合执法对周边违建户主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闸殷村共拆除违法搭建1800平方米!

  “下这么大的雨居然没积水”

  拆违队离开后,施工队进场了,为的是完善“先天不足”的基础设施。先清除河道垃圾,5吨的垃圾车运了十几车,然后在市京路这一南北通道铺设了近百米的下水管道,使原来只通小河道的排水管道与外面的大市政连接,在青石路易积水的地方做了几个窨井。此次整治后,恰逢台风“海葵”来袭,疏浚的河浜、新设的下水管道、窨井等都发挥了作用,村里没有积水。

  外来人员李芬培在村里开了家小杂货店,她说:“我在这里住了11年了。原来门口废品、垃圾成堆,下雨天就积水,现在彻底变样了,下这么大的雨居然没积水。大家都感谢政府,做了件大好事!希望一直这样。”李芬培还高兴地拿出饮料,一定要请记者喝,让大家分享她的喜悦。家住华国家园的刘士德老先生高兴地说:“‘被遗忘的角落’没被遗忘!我们华国家园也沾光了。从楼上看下来交关清爽,大家都很舒心。”

  整治经费50余万元怎么花?

  为防止整治后再回潮,镇政府决定对闸殷村实行封闭式管理,建道口、围墙、门卫室,整个闸殷村共设5个出入口,建5扇大铁门,今后只容小车进出。下一步,镇政府还将委托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在村里安装电子监控探头,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提升“城中村”的安全防范水平。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一个数字:到目前为止,闸殷村的整治只花了50多万元。记者十分惊讶,这点经费和如此大规模的整治似乎有点不相称。这50多万元花在了哪里,够不够?五角场镇副镇长叶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河道疏浚及垃圾清运10万元;新装5处铁门5万元;修外面围墙近500米,15万元;铺下水管道及防汛设施10万元;新装50多个垃圾箱(桶)、晾衣架、停车设施,5万元。最近正在进行的内部围墙粉刷,还需七八万元。

  这50余万元中,还包括围墙、铁门、晾衣架等便民设施!而拆除违法建筑1800平方米,只支付了一些农民工的劳务费,没有花多少钱。“这次靠各部门联手,除了镇政府,区里各职能部门都派人常驻闸殷村,严格执法,不留死角。相对于资金,我们投入的人力成本较大。”叶靖说。

  整个夏天,工作组的十多位同志每天在闸殷村巡查,每个人都晒得黑黝黝的。可见,万事只怕“认真”两字。只要全力以赴了,花小钱也能够办大事、办好事。(邵宁)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