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来房企疯狂抢人 杭州本地房积极改变销售模式

2012年11月15日 11:15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上周,本报刊登了《碧桂园“英雄帖”搅动杭城楼市》一稿,其中提到的碧桂园一个项目计划招上百人、高额提成和完善的营销体系,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些业内人士由此感叹:这其实是让杭州楼市再一次体会到了外来实力房企们,在营销模式上带来的冲击。对于杭州本土企业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借鉴。

  碧桂园将继续储备人才

  碧桂园广发“英雄帖”,高薪酬能否吸引其他公司的销售人员加入?

  对此,杭州碧桂园有关负责人表示,最近加盟碧桂园的销售人员,除了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有来自其他公司的销售精英,当然,他们加入碧桂园,除了薪酬激励体制比较诱人之外,看重的还有碧桂园营销团队朝气蓬勃的氛围。

  “很多都是80后甚至90后,非常年轻,有激情,有干劲,可塑性也非常强。”

  面对外界一个项目是否用得了这么多人的质疑,这位负责人表示,公司会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各有分工,有些去拓客,有些在案场,有些做线下活动等。另外,除了杭州碧桂园项目,公司也有计划在杭州或杭州周边区域发展,所以此举也是出于人才储备的考虑。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这种营销模式确实已经创造过多个传奇。比如碧桂园广州项目十里银滩项目开盘时,现场甚至达到过10万人。而南京凤凰城的一次开盘现场,也来了2万人,光大巴车就超百辆,私家车则超千辆。

  外来房企抢人疯狂

  其实,除了碧桂园,一些之前几年就已经进入的外来房企,已经让人见识到了他们销售模式的巨大威力。在杭州楼市,金地和龙湖,都算得上是在这方面比较强的两家公司,无论行情好坏,他们旗下楼盘的每一次开盘,似乎都能够吸引到旺盛的人气,这确实让人有些意外。

  这其中,金地无疑是将代理模式运用得比较成功的典范。据金地集团东南区域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沈锋明介绍,对外,金地与盛世管家、我爱我家、华邦地产、财富置业和公众房网等五家中介公司,签订合作盟约,除了合作佣金之外,还额外针对优秀经纪人制定奖励方案及销售目标。而对内,则是跟同策和华坤道威代理合作。也就是说,自在城并没有自己的销售团队,而是全部交给了合作伙伴。

  而龙湖,虽然销售由自己的团队完成,但它的一套操作模式,同样非常成功。据龙湖杭州公司的有关负责人介绍,龙湖非常擅长做线下活动,一个项目几乎每一个星期都会针对客户搞一次活动,从而不断带来人气,同时龙湖非常喜欢频繁开盘,以延续项目的热度。

  “我们的决策非常快,很多时候的开盘都是根据市场变化作出的敏锐反应,团队的动作也很快。”这位负责人说,不仅仅是销售,龙湖的开发节奏也非常快,比如绍兴的一个项目今年年中才拿到土地,但是到现在,三四个月时间里,实景示范区已经基本完成。

  而另一家外来地产大佬万科,则以出色的圈层营销闻名。据介绍,万科在富阳的别墅项目万科公望,当地一个造纸厂老板的圈层,有60%的人购买了这个楼盘。而良渚文化村的郡西别墅,虽然总价不菲,但每次都卖得很好。研究其购买对象,都为有相似特征的客群。很明显,万科在分析圈层时,下了很大的功夫。

  绿城还将变化销售模式

  “跟很多外来公司相比,我们本土公司太‘矜持’了,对于客户的欲望确实不够直接,也不够有狼性。”面对外来公司凶猛的销售模式,杭州一位业内人士慨叹。

  不过,本地公司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最典型的如绿城。今年年初,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高调宣布启动全新销售模式,制定了全员营销的概念。在外场积极跟中介公司合作,在内场,摒弃原来的销售员模式,成立经纪人公司,并辅以高薪的刺激。他自己更是亲自背上了“3亿元”销售任务。

  “这套模式还是很有用的,现场的客户带客量、成交量非常明显。”绿城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1-10月,绿城累计销售额达到413亿元,已经超过今年年初定下的400亿元的目标。

  据知情人士透露,绿城在跟融创成立合作公司之后,又对融创的一套销售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接下来,有可能学习融创的一套模式。但怎么学,具体会以什么形式,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只是知道融创的这套体系,也很有“狼”性,更适应市场的变化。

  本土公司中,营销模式上步子走得比较大的,还有郡原地产。该公司九堡项目相江公寓,已经由华坤道威代理,而另一个与华浙合作的项目九润公寓,则通过二手中介华邦地产来做代理。而通过分销渠道来卖房,在杭州楼市则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开发商的销售之路,正越来越宽广。(记者 吴彩萍)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