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重大战略平台推动都会区形成多中心

2013年07月02日 16:2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广州14个战略平台有助于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提升。

  资料图片

  最近,本报推出了系列报道“广州九对”,在“规划之策”篇中,广州市城市规划编研中心主任吕传廷提出,广州城市规划应该先“提质”,然后再考虑参与城市“竞赛”。

  该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位长期观察广州城市发展的网友评论认为,广州从自身入手,优先解决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后遗症”,这一发展思路非常清晰,也非常具有针对性,对广州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意义重大。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表示,广州 “123”规划将市、区两级建设的重点都统筹到城市规划这个大平台上来,既解决了规划、发改、国土等部门规划“打架”的问题,又解决了规划太“空”,难以落地的难题。“123”规划实际发挥了很好的统筹作用,不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规划阶段就已经梳理清楚了,这必将大大提高实际的工作效率。

  “虽然广州并没有大肆宣扬新的城市规划,但实际上市委书记万庆良、市长陈建华都在亲自推动规划实施。对于广州城市规划来说,‘123’功能布局规划是历史性的一个新阶段,可以说在广州城市规划从来没有受到如此高的重视,也没有达到这么高的水平。”马向明说。

  南方日报记者 刘怀宇 实习生 杨诗婕

  ■焦点问题

  有网友担心,广州在都会区规划9大平台,一些平台规划的人口也相当多,会不会加剧都会区的拥堵?最近,空港经济区规划出台,提出要投资近千亿,广州财力能否支撑9大平台的建设?对此,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吕传廷认为,不仅是都会区9大平台,全市“2+3+9”一共14个战略平台将有助于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与提升,促进多中心结构的形成。

  1

  实现城市功能布局规划的三种模式

  为什么要重点发展14个战略平台?

  “123”战略规划提出要集中优势兵力,建设“2+3+9”一共14个战略平台,即两个新城区(南沙滨海新城、东部山水新城)、三个副中心(花都副中心、增城副中心、从化副中心)、九个发展平台(广州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广州空港经济区、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花地生态城、黄埔临港商务区)。以重点平台建设拉动都会区和外围城区的整体联动发展。

  14个平台选择的背景是实现“123”城市功能布局规划中的功能优化三种模式:都会区的优化与提升,新城区的创新与发展,副中心的扩容与提质。因此,“2+3+9”首先从全局来看,不能只着眼于位于都会区的这9个平台,而要看到位于它前面的“2+3”。两个新城区和三个副中心的发展,正是要实现都会区的功能、人口、产业有序的向外围地区疏解,并同时建设发展好这五个外围地区,促进都会区的优质民生设施资源向外围城区覆盖延伸。

  2

  抓住三种类型建立层级结构

  “2+3+9”平台是如何选择的?

  我们的城市财力有限,需要建设的地区很多,如何把有限的财力集中起来,集中建设一些地区,在近期建成一定规模,避免“四处开花不结果”,这需要精心选择,并设定建设规模,制定投资计划。基于上述策略和考量,广州市确定了南沙、萝岗两个新城区和花都、增城、从化三个副中心战略平台,并在都会区内集中选择了一批重点功能区,作为都会区功能布局的载体。14个平台的选择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依托机场、铁路、港口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发挥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功能,带动周边发展,包括空港经济区、南站地区、黄埔临港商务区,以及花都副中心、南沙滨海新城等。这一类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提升广州的区域辐射力。

  第二类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和科研、教育优势,布局金融科技创新等高端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广州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和国际创新城,以及东部山水新城等。这一类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弥补广州高端服务短板。

  第三类是侧重于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优化提升现有功能,根据所处区位的差异,完善综合服务职能或者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海珠生态城、花地生态城和白云健康产业城,以及增城、从化副中心等。这一类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人居环境,创造健康生活。

  “2+3+9”战略平台的建设发展,将有利于全市域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大都市空间结构的形成,通过“交通、产业、生态”不同类型要素的带动发展,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同时,战略平台建设还分为市、区两层级结构,有的重点平台由市层面牵头或协调,区负责配合的,如广州金融城、广州南站和空港经济区等。有的重点平台则由市里出政策,以区为主实施。

  3

  有助于都会区形成多中心结构

  都会区规划9大平台意义何在?

  “123”功能布局规划明确提出,都会区是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是“千年商都、文化名城”的核心地区,承担区域及城市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是市域乃至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中心。

  广州如何发挥城市高端要素集聚的作用,首先是都会区有哪些可以代表广州的高端要素?一是重要的区域级基础设施,如作为全国三大枢纽机场的白云国际机场、作为华南铁路门户枢纽的广州南站,还有广州的港口。二是重要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科技、教育、医疗等。三是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万亩果园、白云山、花卉基地等。同时,还有一些是广州作为国际大都会比较缺的,需要补充的,比如金融。

  其次,如何才能发挥广州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主要依托基础产业、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广州科技创新的动力主要集中在天河软件园、广州大学城等区域。

  再次,广州的文化怎么引领?我们可以通过重点平台建设,不仅保护传统的历史文化,更要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新文化。城市文化需要贯穿到各项城市建设。

  最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怎么完善?广州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城市,基本上一个区就可以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规模,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区域级、市级、区级的公共服务中心,需要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在能够集中人流的地方,选择一些地区重点建设。各个区都应该有各自的重点发展平台,形成“市-区”两级大都市结构,从而在城市内部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分布结构。

  有网友提出疑问:广州也存在“重中心,轻外围”的城市发展格局,这种格局导致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于集中,旧城区人口未能有效疏解。“123”规划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破解之前“重中心、轻外围”的发展方式,将中心城区生活服务资源等向外迁移,引导新增长人口向外围城区疏解。但“123”规划所提出建设的9个发展平台基本都位于都会区,规划的人口也相当多,这是否会与之相矛盾?

  对此,吕传廷表示,从全市来看,人口不仅是从都会区向两个新城和三个副中心疏解,在都会区内部,人口也有个从都会区核心部分向都会区外围地区转移的过程。9个平台人口有可能相对现状来讲有所增长,但增长并不会发生在都会区核心区里。从九大平台规划人口来看,九大平台规划未来新增人口六成以上集中在南站地区,空港经济启动区,白云健康城,实际上反映了人口从都会区的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等核心地区向都会区的外围,比如番禺、黄埔、白云等地的转移。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广州整个城市还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都会区也在发生变化,9个发展平台实际上是明确了发展的侧重点在哪里。广州都会区面积很大,但其实也存在中心和外围。在都会区内,因为规划交通的发展,在重要的轨道交通交汇点,形成一些节点,就会出现一些价值更高的区域,都会区就会逐步走向一种多中心的结构。

  马向明以海珠生态城为例说,海珠生态城位于中轴线南段,南边已有三号线和广佛线,未来还有一条轨道线交接,因此,海珠生态城作为重大发展平台,提上议事日程显得很有必要了。

  4

  远近结合重点解决“有城无心”的核心问题

  如何把握平台建设的发展时序?

  还有网友提出,广州9大战略平台规划范围非常广,需要的建设资金也非常多。例如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范围扩容达439平方公里,占到广州全域面积的6%左右。控规范围层面规划共落实各类重点项目48项,涵盖居住、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商业、产业、市政交通等七大类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区域至2016年计划投资约983亿元。广州到底有没有足够的财力建设这些发展平台呢?

  吕传廷表示,目前的平台规划着重要处理好远近结合的关系,把握好发展时序,并不可能是规划那么大,就能一步到位。对近期的发展主要有三个出发点:一是考虑总体战略规划的近期实施要求;二是充分考虑平台承接提质转型的主要任务;三是充分论证实施的可行性。

  平台的大范围规划将促进各地区按照组团发展的结构,在远期形成清晰的功能组团。近期则着重打造每个组团的核心区,形成组团的服务中心。广州未来的发展不能再依赖于城市单中心,我们要通过近期重点平台的核心区建设,解决“有城无心”的核心提质问题,优化地区性的基本服务,克服城市“大饼式”扩张的弊端。

  吕传廷介绍,都会区中的9个发展平台虽然规划面积很大,但核心区或者起步区的范围其实并不大。“比如广州国际金融城,规划的总面积达7.5平方公里,但核心区总面积只有2.3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更小,只有1.1平方公里。”这也意味着其实这些平台近期内真正需要投资的面积要远远小于规划上说的总规模。

  至于广州是否有财力支持这些平台建设的问题,在最近召开的规委会上,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参加审议了空港经济区总规。他表示,空港经济区983亿元的投资计划除了包括了基础设施投资,还包括了招商引资项目的投资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其实相对而言并非很大的数字,不用过于担心。”

  据了解,广州市此前已经就政策措施的制定提出了相关意见,要求按照 “各平台资金自我平衡,土地收益、建设资金等封闭使用”的原则,制定政策措施,激发各平台责任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

  ■链接

  “2+3+9”战略性

  发展平台规划进展

  1、已实施:黄埔临港商务区控规于2012年9月27日经市政府审批通过并公布实施。

  2、已审议通过:广州国际创新城控规于2013年4月24日经广州市第二届规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花地生态城启动区控规、空港经济区起步区控规于2013年6月26日经广州市第二届规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南沙滨海新城蕉门河中心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于2013年2月5日由南沙规划领导小组讨论批准通过。

  增城挂绿新城控规已于6月6日经增城规划审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

  3、计划下半年审议:从化温泉地区控规修编、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控规、天河智慧城核心区控规、海珠生态城控规、国际健康产业城控规、中新广州知识城、花都副中心中轴线控规调整、南站商务区控规等8个项目,预计2013年下半年完成编审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 刘怀宇

  实习生 杨诗婕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