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房地产融资结构悄然生变 滇房企瞄上海外金主

2013年08月28日 16:25 来源:云南网 参与互动(0)

  融资,是开发商最近两年受尽煎熬的话题。

  不断收紧的房地产政策调控,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房地产企业靠银行融资的常态。

  除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民间信贷等较为常见的资金来源之外,房企为解决目前,尤其是自6月底“钱荒”爆发后,给企业正常运作带来的资金链紧张,云南有些选择企业“拼钱”,也就是和品牌房企合作开发项目,也有的房企通过项目工程融资,还有少数房企开始运作海外资金,以渡过“钱荒”难关。除了各种开发商直接融资之外,最近行业都比较关注的是,冰封三年之久的房企A股融资有望“开闸”不?上市房企再融资会有条件地放开吗?

  【摸牌】 高人指点房企融资?

  一直在关注经济政策的屠强认为,“下半年金融政策有调整的可能性,但是不大,房企如果缺钱其实还可以考虑私募融资方法。”

  这几年来,随着楼市政策调控步步惊心,金融政策也一再收紧,之前很多房企资金多来源于政策相对宽松、低成本的银行贷款。这两年来,政策调控让很多房企很难从银行贷款,只有“部分效益好、负债符合规定、项目有市场前景的企业能够从银行贷到款。”富滇银行金融专家屠强告诉记者,同时还要从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还款能力等综合因素来考量。

  面对企业巨大的资金缺口,很多房企开始通过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和券商资管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日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与高和资本联合开展的民间资本调研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结构正悄然变化,直接融资已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其所占比重由2004年的30%上升至2012年的40.5%,资金总额在8年间增长高达6.5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云南房企而言,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是房地产信托,从全国今年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就可见房企对信托产品的重视。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底,房地产信托余额为8118.63亿元,相比去年底的6880.69亿元,增幅达到了17.99%。

  除了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融资这两年也在加速发展,业内人士刘先生认为,随着市场调控的变化,房企融资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融资渠道和方向也有一些新的转移。

  一直在关注经济政策的屠强认为,“下半年金融政策有调整的可能性,但是不大,房企如果缺钱还可以考虑私募融资方法。”

  【出牌】融资路子越来越野!

  并不是每个房企都有借壳上市的实力,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云南房企开始盯上海外资金的运用。这也是开发商缺钱的无奈选择,据介绍,这种融资方式成本更高,融资规模更大,融资条件更宽。

  具体反映到市场,今年以来,云南房地产市场不断传出,这儿有房企有新的控股公司进入,那儿两个品牌房企合作开发项目,要么就是团购或者是收取购房者大额定金。

  “现在的房企很困难,遇到大的宏观调控,民间资本的成本又太高,于是很多房企在融资渠道上有很多新‘招’。”某房地产负责人贺先生说,团购和项目工程融资之前也不乏存在,现在就更为常见了。另外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房企之间的“拼钱”,既有大型房企和小型房企的合作,也有上市房企之间的合作,不管哪种方式的合作,中间或多或少都与资金链有关。

  对于品牌房企来说,融资渠道相对宽一些,尤其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定向增发股票等方式来融资,也可以通过调配各个项目的资金配置,优化资金效率等方式来支撑项目开发。当中,一些房企在国内A股市场尚未“解冻”的形势下,纷纷借壳香港或者海外上市,来拓展融资平台。

  当然,并不是每个房企都有借壳上市的实力,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云南房企开始盯上海外资金的运用。据贺先生透露,如今已有几个项目在涉足,这也是开发商缺钱的无奈选择,据介绍,这种融资方式成本更高,融资规模更大,融资条件更宽。

  资料链接

  上市房企有望再融资

  北京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称,城镇化需要房地产资金介入,由此放开房企再融资预期顺理成章。吕随启称,抛出融资方案对上市房企来说既可探探路,摸摸政策底线,又可以在融资条件放开后,率先抢占先机。

  业内人士认为,放开房企再融资是市场化的必然选择,地产企业不再依赖高息的表外融资,逐渐转向表内信贷和正常的股权融资,不仅能降低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性风险,而且社会整体的中长期资金价格可能也会下降。但是从实际操作上来看,全面放开的可能性不大,而差异化、有条件的放开可能性比较高。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