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以房养老”缺少专业化商业机构 申请者寥寥(2)

2013年09月09日 08:2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应当为“以房养老”机构提供担保或者再保险,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和人均寿命变化情况设计产品

  “未来随着老年人群结构的变化,参与机构的逐步成熟,‘以房养老’市场会逐渐走上正轨,规模会不断扩大。”陈秋霖认为。

  陈秋霖分析,现在进入养老阶段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左右出生的人群,数量和规模都不大,他们房产不多但子女却比较多,养老问题基本就是由家庭子女承担了。而今后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50后、60后甚至70后成为主要养老人群,他们的房产相对较多,但是从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那儿得到的养老帮助会很少,这时就需要从社会上的金融机构寻求帮助,以便将不动产变为现金,满足养老需求。

  陈秋霖建议,政府应当为开展“以房养老”的机构提供担保或者再保险,以政府信用增强商业机构和老年人之间的信任,同时加强对这些商业机构的监管,防止出现损害老年人利益的情况发生。

  “‘以房养老’产品设计合理,才能真正具有市场活力。”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说,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有些就是10年左右的贷款期限,这样的产品设计过于简单,也没有从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考虑。

  在国外,专业的金融机构会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和人均寿命变化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养老金给付期限,一般为20年,根据这个年限确定养老金给付金额。如果客户在给付期内过世,则继续付给其子女等继承人;如果客户生存时间超过给付期限,则给付直至其身故。

  此外,还要建立一些公益性的中介机构,为“以房养老”市场提供配套的专业化服务,以保证市场的公正、公平。郝演苏介绍,在发达国家,按揭养老有成熟的运作方式。比如在房产评估环节,有中立的权威专业评估机构负责房屋价值的评估,既能照顾到老人的利益,也能保证金融机构的合理收益,而我国目前这些方面都比较缺乏,未来需要加大配套机构建设。

  美国:政府提供保险(延伸阅读)

  柴 边

  美国的住房反按揭贷款市场发展最为成功,其最大特征是政府提供支持,同时银行、保险等机构参与其中。

  上世纪70 年代,住房自有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美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增大。在美国政府、国会的介入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住房反按揭贷款逐步发展起来。1987年美国国会授权房屋与城市发展署发起房产净值转换抵押贷款计划。贷款领取方式比较灵活,借款人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自由选择领取方式,如一次性总额领取、按年金领取、一定限额内自由领取等多种方式。同时,联邦政府为借贷双方都提供保险支持。如果贷款到期时,房屋出售的资金不能偿清贷款本息,其差额将由保险基金进行补偿;如果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倒闭,政府也保证借款人能按时、足额拿到贷款,其运行接受联邦住房署监管,并在国会和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较快发展。

  目前,该项业务已占美国反向抵押贷款总额90%以上的份额,成为美国反向抵押贷款市场的主流产品。上世纪90 年代以后,年均签订住房反按揭贷款合约15000笔,对美国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香港:贷款前先辅导(延伸阅读)

  本报记者 尹世昌

  2011年7月,香港政府推出“安老按揭计划”,即“反按揭”。老人可以香港的自住楼宇作为抵押品,向参与银行申请安老按揭贷款,借款人仍是物业的业主,并可继续居住直至百年归老。借款人可以在固定年期内或终身每月取得分期贷款,也可以一次性提取,但只能用于偿还原有贷款、治病或修葺房屋等。银行以贷款总额按复息计算收取利息,利息为最优惠利率减2.5%。中银香港是这项业务的市场领先者,截至今年7月,其累计市场占有率达70%。

  香港按揭证券公司是安老按揭的主要推动者。贷款终止时或借款人去世后,借款人或继承人可优先全额偿还贷款以赎回物业。如果选择不赎回,银行将出售物业偿还贷款。出售房产所得如果超过安老按揭贷款,银行将余额归还给借款人或继承人。如果不足以偿还贷款,差额会根据香港按揭证券公司与银行的保险安排,由按揭证券公司承担。

  为了防范风险,减少纠纷,在正式申请贷款前,借款人必须先预约辅导顾问会面,了解产品特点、法律权益与责任,并确定贷款金额,获发辅导证书后才能申请贷款。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