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区建设纪实 8.28万户群众圆梦

2013年09月18日 10:00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首批交付使用的保障房项目迈皋瑞福城燕歌园小区。本报记者徐琦摄

  写在前面

  到今年底,四大片区8.28万套保障房将全部具备分房选房条件,约30万人将圆上安居梦。

  2009年,我市审慎决策,精心谋划,以“区域新城”的理念,按照每个片区5万—10万人的规模,在岱山、丁家庄、上坊、花岗四大保障房片区规划建设1000万平方米保障房。

  只用4年时间,南京建起了四大保障房片区,真正实现“老账还清、新账不欠”的目标。资金筹措更是勇于创新,创造了保障房投融资的“南京模式”。

  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保障房片区,中低价商品房、公租房、廉租房、经适房等一应俱全,交通、教育、卫生、社区、商业、养老等配套完备,还预留了普通商品房用地,实现各类人群“大杂居、小聚居”,让住房困难群体不会被“边缘化”。

  这是南京的城市新组团、居民新社区、幸福新家园。

  【决策篇】

  审慎决策,5年新增2000万平方米保障房还清旧账不欠新账,从“人等房”走向“房等人”

  9月7日,一股弱冷空气南下,给燥热多时的石城带来了一场小雨,秋意渐起。在丁家庄保障房片区的迈皋桥瑞福城燕歌园,秋雨“洗”过的香樟叶、竹叶绿得逞亮,紫薇花开得正艳……

  “没有想到这辈子能住上花园般的小区。”该小区8幢2305室的孙秀兰,总是这么感叹。

  孙秀兰结婚后,一直和丈夫住在原下关区城河路的铁路宿舍,“孤零零的两幢楼,对面是防空洞,老鼠大白天都在上蹿下跳,晚上,火车哐啷哐啷开过……”说起以前的住所,孙秀兰一阵心酸。

  去年12月24日,孙秀兰拿到新房钥匙,成为四大保障房片区的首批住户之一。“看,楼前楼后都是绿地广场,我每天在小区走上12圈;要买菜,门口有超市有菜场……这么好的环境,以前想也不敢想。”

  目前,丁家庄保障房片区已有2000户居民拿到钥匙,800户入住。

  确保四大保障房组团年底前具备选号入住条件,确保今年底基本实现待安置户“老账还清、新账不欠”,确保房源分配公正、公开、公平,把这项惠民工程办实办好,兑现政府对市民百姓做出的承诺。

  民生无小事,涉及民生的工作不允许讨价还价,政府对老百姓作出的民生承诺必须兑现,完不成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

  今年5月、8月、9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市长季建业数次到保障房现场督促工程时序进度。

  眼下,四大片区竞标产生的一级资质物管已全部进驻,正进行交房前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最新计划,今年底前,8.28万套将全部达到分房选房条件。

  “从7月份开始,所有审核工作人员每天至少加班3个小时,双休只休一天,以往一年最多审核1万多保障户的材料,今年整整翻了3倍。”市房改办主任颜江告诉记者,为确保9月底所有该拿房的住户都能顺利拿房,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必须完成2万多保障户材料审核。

  2009年启动拆迁,2011年全面开工建设,2013年底全部建成。4年,何以成就8.28万套高质量保障房,成就一个个花园式小区和配套齐全的新社区?果断决策、精心谋划首当其冲——

  时间回溯至2009年下半年,彼时,全国房价迅速走高,国务院专门提出要遏制房价,关心弱势群体,加强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要求。而我市正进入城市建设、工业化建设、园区建设、旧城改造的关键阶段,“市里在调研摸底中发现,还有不少动迁群众长期在外面过渡,再加上双困户的保障房,特别是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压力都比较大,安置房源比较紧缺,所以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契合南京实际,加大民生改善力度,适时启动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市住建委主任周金良告诉记者。

  这一决策在2010年1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当年,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租赁房和人才公寓等60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300万平方米。

  2011年1月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将再增1000万平方米保障住房写入南京“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让保障性住房由“人等房”变成“房等人”。

  2011年2月,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明确,保障房建设对于稳预期控房价、惠民生促和谐、扩内需转方式具有重大意义,也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举措。当月27日,我市与省住建厅正式签订保障房建设目标责任书。

  南京保障房建设由此驶入快车道。

  在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杨卫泽明确提出,我市将实施“百万人住房改善建设计划”,高标准建成岱山等四处保障房片区,建设保障性住房2000万平方米,逐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新就业人员、各类人才、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居住问题。而在多次保障房建设调研时,杨卫泽强调,让南京人“住有宜居”是建设人民幸福城市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新一轮保障房建设是规划、建设大型的公共社区,它要成为城市的组团和城市的有机体,不能简单地成为一个安置新村。”季建业明确要求,要由过去分散建设为主,转变为全市统一集中建设为主,从单一经济适用房为主,转变为经济适用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赁房等多种保障房形式统筹兼顾的组团式开发模式。

  目标已定,但规划选址、土地指标、资金筹措、建设管理、运行体制……好多问题都亟需解决。“当时初步测算下来,四大片区保障房建设需要一万多亩土地,用地缺口比较大,必须要从其他用地安排中‘挤’出来调给保障房。”考虑到今后居住者的生活、工作便利和住房体系的健康发展,每一个片区精心选址,“离主城较近、可形成规模、交通配套容易跟上,是考虑的主要因素。”市住建工委副书记郭宏定介绍。

  根据百姓诉求,我市适时更新保障政策。本月1日起,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收入标准由低于1000元/月调整为低于1513元/月,城市中等偏下收入标准由低于1700元/月调整为低于2421元/月,“调整后,将有更多‘夹心层’享受住房保障。”市房改办副主任秦玲说。

  【配套篇】

  配套先行,四大片区崛起四座“新城”轨道通达,所有保障房都是“地铁盘”

  张复清老人,早在几年前就通过了入住西善花苑廉租房的资格审查,但他一直未去拿钥匙。老人的理由是:那里没有可以聊天的人,没有大型超市,没有直达主城的公交。他情愿每月花200元,和另外两位老人一起,住在铁心桥一套出租房里。

  西善花苑毗邻岱山保障房片区,眼下,随着岱山片区建设接近尾声,配套渐渐完善,老人也打算搬进新居了。

  以前的保障房建设相对分散,配套较滞后,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我市对保障房建设思路进行大调整,确立将四大片区建成四座“区域新城”的目标。

  2011年9月,杨卫泽在保障房专题调研时也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的南京住房保障工作,既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要建设配套完善的保障房,统筹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人员及引进人才的阶段性住房保障需求,为增强城市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A、四大片区都有轨道交通直达,仅幼儿园就有15所

  1个居住区社区中心、2个基层社区中心、1所中学、3所小学、3所幼儿园、1个区级社会福利院;调整3条、新增5条公交线路,包括仓波门至中央门、上坊至汉中门、西花岗至瑞金路、西花岗至火车南站等;社区医院、社区文化体育中心、大型超市、餐饮、储蓄、药店、书店等生活设施……

  这是花岗保障房项目的所有生活配套。5年内,这个总建筑面积约236万平方米的项目周边还将建成9条快速道路,其中往主城方向有7条。

  “按照城市组团规划,综合考虑交通通达、商业文化教育配套,成片规划、组团开发,交通设施、商业设施同步配套到位。这就是‘区域新城’。”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记者在四大保障房片区看到,四通八达的路网已基本建成,“共配建了38条市政道路,目前有30条道路基本完成,将于下半年全面建成。”一位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方便居民内部出行时,也“提前”打通外部交通,让片区与主城快速对接。丁家庄、花岗、上坊和岱山片区分别通过华电北路、马高路和中学北路、石杨路、岱山东路立交桥接入快速路或交通枢纽,缩短与主城之间的距离。

  而在未来,根据规划,四大片区将有轨道交通到达,如:地铁7号线将经过丁家庄片区;地铁7号线、8号线将经过岱山片区;地铁17号线、13号线将经过上坊片区;8号线、17号线将经过花岗片区。

  文化、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也都进行了周密规划,四大片区仅幼儿园就多达15所。而在商业配套设施方面,规划的商业配套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不仅有商业中心,还有各类临街商铺。在绿化景观方面,通过对小区内部绿化景观及市政道路、周边河道景观的提档升级和改造,按照一般商品房的标准加大投入,打造出适宜生活、观赏、休憩、娱乐并兼具人文气息的小区园林环境。

  据统计,四大保障房片区的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总规模将达到200多万平方米,建成后可以达到目前仙林等城市新区的配套标准。

  B、各类人群大杂居小聚居,贴近产业区方便居民就业

  岱山片区除了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还有中低价商品房,未来还会有高品质的商品房。该项目被规划为“以居住为主、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于一体的高品质居住区”。

  这样的设计别有深意。

  “除了交通、生活配套外,就业安排是提升保障房小区综合配套功能的重要内容。”一位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住在城市棚户区的不少居民没有固定工作,获得报酬的方式就是在家附近做钟点工,或到周边超市、商场打零工。移居“新城”后,考虑到出行成本,不少人可能不会选择到城中就业,这就需要在居住地附近找到合适的服务人群。如果片区住户都是低收入家庭,服务需求太少,因此需要一定比例的中等收入家庭加入这个居住组团。

  “大杂居、小聚居”的混居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避免都市“孤岛”出现,方便后期管理,也能直接带动低收入家庭就业。

  “大保障片区均根据拟入住人口规模,规划配套了相当体量的商业设施,在商业配套包括集中商业中心和临街商铺中。这些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将成为区域内就业创业活动重要的场所。而四大片区配建的16万平方米的社区中心、医疗中心、养老院、卫生所等设施,都将开发和安排一些环境卫生整理、治安维护、社区服务等公益性服务岗位,优先提供给片区内就业困难人员……”市住建委副主任李真道出了一系列推动片区就业的设计安排。

  当然,仅靠内部带动就业,还远远不够。

  丁家庄保障房片区选址时,相中了迈皋桥创业园工业用地,重新规划为保障房用地。除了该地块具备立马开工的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这里周边有一大批园区和企业聚集,包括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栖霞经济开发区、徐庄软件园、龙潭物流基地等;岱山保障房片区,不仅靠近河西新城、南部新城,附近还有中国(南京)软件谷、江苏软件谷、板桥工业园等。而花岗和上坊项目均处于麒麟生态科技园区内,并靠近仙林大学城、东山老城,可以提供多种就业岗位。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