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昌万寿宫棚户区年内完成征收

2013年10月14日 11:20 来源:大江网 参与互动(0)

  今年,南昌市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工程,3年将棚改1000万平方米。这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但是,对于一些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许多人担忧的是,它们会不会像所有的棚户区一样,只是简单的推倒重建?

  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曾明确表态,旧城改造不是一拆到底,对旧改规划中涉及的地段和建筑要进行全面评估,要做到保护与改造并重,通过旧改彰显南昌的历史文化底蕴。

  ●万寿宫街区老宅年内或消失

  62岁的老万在南昌市翘步街住了50多年,他和3个孩子都在当地一座百年老宅里长大,如今孩子们都已经搬出去了,唯独老万仍坚守在老宅内。

  万寿宫街区位于南昌旧城的中心区,在清末曾是南昌最为繁华的传统商业区,留存着不少南昌市历史建筑。但随着岁月的变迁,街区的建筑破坏严重、安全隐患堪忧,逐渐沦为城市的“低地”。

  目前,万寿宫街区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工作已正式启动,需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约8万余平方米,被征收户数约1170余户。“早就听说这片要改造,现在政策终于下来了,我们也可以搬新家了。”老万期待地说。

  记者从西湖区万寿宫街区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政策宣讲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了解到,这个片区最晚在今年的12月份就会全部完成征收,这也就意味着在今年之内这些老宅将告别南昌市民。

  “别了,百年老宅!”在一些论坛上,不少老南昌人对这一历史街区的改造既充满了期待,又流露出些许留恋和感慨。

  ●老街改造曾搁浅十年迄今尚未规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此多的历史老街中,万寿宫街区是最能体现南昌市商贸文化、道教文化、移民文化和市井文化的江南民居格局特色街区,现存有南昌总商会、清真寺、罗氏老宅、夏布会馆等13处历史遗迹。

  事实上,早在2003年12月,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就已启动,并成立了专门的保护工程办公室。2007年10月,该工程通过有关部门立项,总投资估算15亿元,力争两年内成为“旅游亮点”。

  在原来的规划中,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改造和修复,该区拟恢复宗教、商业、服务、居住和生产五大功能,打造成融旅游观光、休闲购物、特色小吃为一体的南昌老街。然而,该工程由于种种原因搁浅了十年。

  此次大规模对万寿宫街区棚户区的改造,是全部推倒重建,还是和以前的规划一样,作为一项保护工作进行打造?对此,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棚户区的规划还没有出来,具体如何改造并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所有的居民将不再回迁。

  ●南昌旧城改造曾拆毁不少历史建筑

  万寿宫街区棚户区改造只是南昌市启动大规模旧城改造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人们对该棚户区改造的关注和重视,无疑与它的历史文化内涵息息相关。

  “因为近百年来太多的历史文化建筑,基本上被摧残得荡然无存。”江西科技示范大学教授黎传绪直言不讳,“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却拿不出一条供游人玩赏的历史街区,实在是令人惭愧。”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几十年来,南昌城多处历史文化遗迹遭到破坏。其中就包括在旧城改造项目中,一些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建筑物陆续被拆掉,如原址在翠花街口的宝庆银楼,胜利路两旁的老建筑物等。

  “南昌旧城改造的情况错综复杂,在实际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相关人士称,一是改造方式单一,多采用推倒重建的方式进行旧城改造;二是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一般城市中的历史地段的文化价值认识不够,使许多传统风貌、景观特色遭到破坏,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历史街区改造不能一拆到底

  记者从南昌市地名办了解到,目前南昌的古街巷有268条,其中有不少在旧城改造范围内。对于这些有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如何做到保护与改造并重?

  对此,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曾在今年7月的旧城改造动员大会上明确表态,旧城改造不是一拆到底,对旧改规划中涉及到地段和建筑要进行全面评估,要突出特色,要做到保护与改造并重,通过旧改彰显出南昌的历史文化底蕴。

  “南昌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曾经走过一些弯路,存在一些问题,要从南昌的实际出发,借鉴外地经验教训,避免简单地全盘推倒。”黎传绪认为,通过立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应积极借鉴国内外经验,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专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机构。”

  “在旧城区的改造中,规划是否科学、合理,是历史文化街区能否保护好的关键。”南昌市规划局相关专家表示,不仅要保护好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同时还要有创新,把握好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风貌协调,更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监督,也是相关专家认为做好改造与保护并重的关键。在土地出让协议中要明确有关需保护的历史文化建筑的条款及相关规划要求;在拆迁和施工过程严格监督,绝不允许任意破坏文物的现象发生;理顺保留建筑的房屋产权管理,以利其得到保护性开发和利用。记者陈文秀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