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挤压获利空间 让经适房回归保障本义

2013年10月22日 11:1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被称为“末代经适房”的广州今年首批经适房正在如火如荼销售之中,推出的1418套经适房引来了10141户家庭登记购房意向,平均1套经适房就有超过7户家庭争抢,堪称经适房销售史上最火爆的一次。今年以来,广州一手房价一路扶摇直上,再加上广州暂停新建设、新申请经适房,在经适房存量所剩无几的情况下,经适房引起轮候家庭的争相抢购亦在人们的预料之中。

  在经适房再度引发争购的背景下,经适房存废的争议再起。在探讨经适房未来何去何从时,有这样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可以上市流通的经适房与商品房之间不断拉大的价格差距,带来了获利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违背了住房保障增进社会公平、维护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权的初衷。按照广州市经适房相关规定,经适房自签订购房合同之日起5年后方可上市,产权人应按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80%缴纳土地收益等价款。以此次推出的海珠区聚德花苑经适房为例,我们可以算出这样一笔账:该经适房房屋基准价格则仅有2615.8元/平方米,其周边市场价已经高达13600元/平方米,两者价差高达1万元/平方米,即使假设五年后该房产并未升值、市场房价原地踏步,那么这样一套70平方米的经适房,其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已经达到了70万元,缴纳80%的土地收益等价款,获利空间已经达到了14万元。而在现今物价上涨、房价飙升的现实面前,这一获利空间实际上是被大大低估的。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分配,直接关乎民生,关乎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权。为了让“居者有其屋”的梦想照进现实,国家越来越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惠及更多民众。这本是一种重塑社会公平,消减阶层差距的重要举措。获利空间的存在,却使得经适房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投资获利的属性,甚至因此逐渐偏离了公平保障的应有之意。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违规成本低,不少人正是瞄准了这一获利空间而钻空子牟取不正当的利益,不少城市先后爆出经适房销售中存在的乱象问题,而广州此前也曾查出经适房违规出租等情况。

  让保障性住房回归保障的本意,首先要让经适房无利可图,挤压经适房的获利空间。只有斩断经适房的投资获利属性,才能从根源上遏制违规的利益冲动,才能还经济适用房一个本来面目。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就建议,应当尽快停建停售经适房和限价房,对已售的经适房和限价房限定只能“内循环”,即政府回收后再作为公租房出租给已审核符合经适房资格的、尚在排队等候的困难户,保证房屋性质不变,居住人群不变。甚至有专家建议,经适房减少停车位的配比等,通过和商品房拉开差距来堵住骗购经适房的冲动。如何通过制度的设计缩减甚至消除经适房的获利空间,应该列入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视野。

  对经适房的获利空间的思考,亦对未来保障房政策制定提供了借鉴,如何做好管理与监督是数量庞大的保障房需要重视的一道课题。以公租房为例,尽管不存在产权交易,分配矛盾和问题大为缓解,但是,是否可以杜绝转租获利的现象的出现,仍然有待考验。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硬挤“保障房班车”,这是经济学中所谓的“搭便车”现象。保证保障房分配公平性的需要,保证公共产品的公共、公平属性不被异化,也是前途未卜的经适房留给未来保障房建设与管理的现实拷问。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