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迁地复建”能否打开文保新路?

2013年10月24日 10:4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复建晋派建筑庭院。小图为复建晋派建筑门楼。 宁彪 摄

  近日,占地6500平方米的两座分别为明、清风格的徽派、晋派古宅,在番禺大石沙窖岛海怡花园基本复建完工。两座古宅的一砖一瓦,都是从山西、安徽等地遭到破坏的民居建筑内收集而来,整个拼装工程前后共历时4年,而收集过程则长达十多年。

  如此规模宏大的迁地复建工程,目前在国内仍非常罕见。通过企业家的投资,在异地进行复建正在成为文保活化的一种新尝试。

  现状 古宅完美“重生”待活化

  近日,路过广州番禺大石沙窖岛的热心市民或许会发现,不知从何处“穿越”来了两座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古色古香的两家大宅依江就势,一侧是山西风格的晋商大户,并排而起的则是安徽风格的徽商庭院。

  两座庭院布置谨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们竟完全靠着分别来自山西、安徽的一堆颓垣败瓦拼凑而成。由于迁建并非“原装拆卸”,项目组为此聘请了清一色的山西古建筑专业队伍,详细记录建筑拆除前的部位和状况,并进行专业的测量、绘图和结构分解图,确保复建时保持原貌。

  “现在有兴趣收房屋构件的人很多,但大多数人收了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这些构件只是放在库房里面,有些甚至都霉烂了、被白蚁啃掉了。”目睹此情此景,古宅项目总顾问姜伟感到分外痛心。他认为,古宅只有通过活化才能突显其自身价值。为此,施工人员特意使之与现代人生活进行了调适。房屋内还装了中央空调与独立洗手间,以便增加建筑的使用频率。

  据投资方星河湾的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来可能被活化为会所作接待用途,而目前星河湾回收的古宅还有七八座,部分不排除用作博物馆等功能,向公众开放。

  经验 “复活”须攻克“水土不服”

  在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中,徽商与晋商的宅第特别招引藏家的青睐。将这些超过500年的建筑构件、甚至连屋顶上的黄泥,都要从2000公里之外的山西翻山越岭拉来。为了实现这一“壮举”,投资方耗资2000多万,动用集装箱车达上千辆。

  比搬家更费思量的,则是如何攻克老房子“水土不服”的问题。北方气候干燥,房屋注重保暖;而南方气候潮湿,建筑讲究通风。故此,施工方特意在屋顶梁架和瓦片上,增设了防水处理。运来的古木也经桐油浸泡,并进行打蜡,以防虫蛀。

  “过去古建筑给瓦面防水,要在表面做一层琉璃。我们则改成在瓦的背面增加防水层,保证不会影响外观。”姜伟表示,由于建筑的外观和结构,承载了大量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信息,因此迁建也必须在外观不动和结构不动的原则下方可进行。

  尽管如此,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汤国华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在对古建筑迁地复建的质量持保留态度的同时,他也担心古建筑构件被用作商业化的炒卖。

  呼吁 政府应规范古建构件认购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往往只是侧重对宫殿和庙宇进行保护,古民居建筑却遭到遗忘。”姜伟表示,大多数没有纳入文物保护之列的古民居都倒在了瓦砾之中。而本次迁建晋派大院所用的构件,不少就是在当地“撤乡并镇”时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

  目前,文物部门、住建部门和旅游部门正在对全国的古村落进行登记。这些已经挂牌登记的古村落要实行整体保护,古民居构建是不能进行买卖的。然而,由于还有大量古村落不在登记之列,它们的构件只能静待荒废。

  “从历史建筑拆出来的构件,既然法律没有宣布为文物,就只能任由物主处置了。”汤国华回忆,早在20年前,不少西关大屋的构件就被卖给了日本人。与之相比,国人自行收购也未尝不是一道抢救性的良方。

  然而,这一耗资巨大的工程并非人人负担得起。知名影星成龙就曾抱怨,保养古建筑简直是“贴钱买罪受”:20年来的保养费,已经至少花掉了3000万元,甚至还超过了购买构件所花的费用。正因这一缘故,不少科研单位只会因需要收购个别构件,而没有财力拼凑出一座全新的建筑。

  “古民居建筑如同没有父母的孤儿,认养除了有钱之外,还必须有制度、对这个‘小孩子’负责。”汤国华建言,既然认购古建筑构件的做法,在目前形势下无法禁止,政府就应尽早出台认购规范进行引导:“此外,政府也应该出台法规,对非文保单位内的文物构件,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记者/杨逸)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