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时评:园区拓展 政府要做精明“包租公”

2013年10月30日 15:5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三江时评

  三水产业园区发展成绩怎么样?面对这个“大问题”,用“成绩斐然、隐患明显”八个字来回答再贴切不过。

  诚然,三水从本世纪初才真正进入快速工业化发展时期,近十年来生成了包括三水工业园、西南水都饮料基地等一批增幅和体量都较可观的园区。以2003年3月启建的三水工业园为例,今年1-7月,园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35.28亿元,同比增长36.77%;地区生产总值约123.5亿元,同比增长27.02%。

  然而,不论是三水工业园还是西南水都饮料基地,抑或大塘工业园,基本都按镇街主导建设的模式发展而来。这种发展模式,与珠三角镇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一脉相承,发展至今的弊端业界也早有共识,概括起来无非就是八个字:小而散乱,同质明显。

  如果将时间前推十几二十年,在珠三角专业镇疯狂成长的年代,这种镇街主导模式,或许会让工业园区焕发蓬勃生机,但现实是:三水并非典型的专业镇经济,而且当下已是园区竞争异常激烈的2013年。

  那么,前路在哪里呢?不妨先打一个比方。

  按照笔者理解,三水做产业园区,吸引产业项目落户,有点类似于“包租公”。不论是国有土地的出售方式,还是集体土地的租赁模式,政府长远的“租金”都是项目带来的财税收入。

  一个精明的“包租公”,在初期往往愿意将一套房子进行空间上的最细划分,以满足更多租客居住需要。这种方式在“城中村”屡见不鲜,尽管单间收入不高,但贵在量多。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租“小隔间”的收益就会面临增长乏力等问题。此时,精明的“包租公”会对原有的房屋进行装修,甚至增加设备配套,以提高出租单价,另一方面,他还会新增物业,按照“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标准,吸引高层次的租户入住。原来一套房子设置成3个小隔间的收益,还远远不及一套新房子一个住户的收益高。

  嘉兴科技城的做法,就有点类似于新时期的“包租公”,将最紧缺的资源先置,就是在初始阶段即做优配套,再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吸引优质产业项目入驻。

  这种方式,对三水现有的产业园区而言,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因为园区规模与容量已明显受限,加之镇街主导模式下的产业园区,多为综合性园区,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联度不高,甚至并无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去追求资源先置,无异于自讨苦吃。

  所以,三水的目标应当瞄准产业园区的新空间,要么是现有园区拓展扩容的空间,要么是新增的园区。

  从三水现实来看,产业园区的新空间将更多集中于南山、水都基地(往白坭拓展方向)等处。对待这些新空间,区一级就极有必要强化规划统筹,而不是以往那种镇街各自主导、各自为战的模式。这种规划统筹,一方面可借鉴嘉兴的紧缺资源先置方式,先做好规划配套,让科研等配套在市场规律中发挥引导作用,吸引“定位合拍”的产业项目进驻。在这种模式下新生成的产业园区,往往会是产业主题鲜明、产业链条紧凑的专业型产业园区,而不是以往那种“大而全”的综合性园区。

  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片区内部还是跨片区的规划统筹与资源协调上,早前挂牌成立的三大片区规划直属局,就应与区规划部门一起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据笔者了解,三水三大片区规划直属局成立后,就在产业和公共资源优化统筹布局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目前三水正抓紧土地收储工作,为未来新发展空间夯实基础。从这两点来看,三水今后的产业园区发展,很可能会在统筹和错位上出现新突破。而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赵进

【编辑:张玉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