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天内3人中招退房产税骗局

2013年12月04日 17:21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记者 王永军) 最近几天,不少烟台市民接到了自称是国税局工作人员退房产税的电话。招远3位市民不小心中招,一天内同时被骗,最多的被骗了20万,最少的也被骗了一千多。

  “您好,现在可以办理房产税退税了。”招远市民王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国税局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他办理退税。

  对方给王先生提供了一个电话号码,要他联系退税员办理手续。王先生联系上退税员后,被告知他需要到自动取款机前办理。11月29日上午9点多,他来到一处银行自动取款机前,按照对方的提示开始操作。

  操作完,对方让他等几分钟钱就能打到账户上,王先生轻信了。可是过了一会儿,王先生傻眼了,卡上的20万元不翼而飞。他再联系对方,电话却再也打不通了,无奈之下只好报警求助。

  和王先生有一样遭遇的,还有两位招远市民。11月29日下午3点多,前后就差5分钟,市民张女士和李先生先后陷入退房产税骗局,分别被骗1200元和1万元。

  据民警介绍,退房产税压根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是一种骗局。民警说,其实骗子的漏洞很多,外地口音就是一个,一旦涉及到大的政策调整,相关部门会及时公开,不会联系个别人办理。

  “这种案件的侦破难度比较大。”民警说,这种人都是随机行骗,打的电话也都是没有登记的,无法通过电话号码锁定对方的信息。目前警方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市民接到类似电话,一定要仔细核实,不要贸然行事,否则很可能受骗。”民警提醒说。

  是谁泄露了个人信息 业内:很多人都能接触到,很难查清楚

  在最近出现的退房产税骗局中,市民接到电话,对方直接就喊出了姓名和小区名字。究竟是谁泄露了市民的个人信息?

  “市民的购房信息很多人都可以接触到。”在房地产行业工作的姚女士说,究竟是哪个环节泄露了个人信息,很难考究。

  姚女士说,最先接触市民购房信息的是销售人员,其次是房地产公司权证部的工作人员,还有按揭银行的工作人员,以及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房产交易大厅的工作人员都能接触到。

  “经过这么多人,从哪个环节泄露的根本无法查清楚。”姚女士坦言,不少公司都会把市民的购房信息录入电脑,只要想要这些信息,公司其他人员也有可能接触到。

  张先生也在房地产行业工作,他告诉记者,这一行当的流动性挺大,不排除部分工作人员带着客户信息到了下一家公司。张先生说,据他所知,有些装饰公司的客户信息都是通过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购买的。

  据了解,不少装饰公司为了提高业务,通过物业公司购买市民信息来揽生意。刘女士在装饰行业干了多年,她告诉记者,只要花费几百元,一个小区的全部居民信息都可以买到。

  个人信息该如何保护 律师:出台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司法解释

  针对市民信息被泄露一事,记者咨询了山东舜翔(烟台)律师事务所畅国梁律师。畅国梁说,国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只有《刑法修正案(七)》中明确规定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三个罪名。

  按照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畅国梁说,这个规定不是很详尽,缺乏可操作性。对于国家规定以及个人信息的范畴表述不是很明确,应尽早出台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司法解释。

  畅国梁说,很多部门及工作人员都能接触到这些信息,关键是加强行业监管及职业自律。畅国梁说,在生活中,机动车销售、房产中介、通信公司、银行、保险公司都有机会接触掌握个人信息,这些行业虽可能有一定的规定,但可能有个别工作人员恶意泄露市民个人信息。

  本报记者 王永军

  记者亲历骗局

  骗子张口说出买房时间等信息

  12月3日,记者亲身遭遇了退房产税骗局。下午2点左右,号码为13013272856的陌生号码打来电话,对方自称是房管局工作人员,说出记者在什么时间在某小区购买了房子,交了契税,现在由于国家实行退税政策,需要退还8000元,并问是否收到相关通知。

  得知记者没有接到相关通知后,对方又说现在是最后一天了,请尽快办理退税业务,目前已移交给地税,随后说出一个税务编号188057,并给了一个所谓地税的电话。

  记者拨通该电话,传来一个男子口音,该男子说,经查询确实有这回事,要求记者提供银行卡号进行办理。记者说银行卡不在身边,随即挂断电话。

  记者发现,这与市民遭遇的骗局如出一辙,之后骗子就会提出去ATM上进行转账。经查询两个电话归属地,一个是河北衡水的,一个是山东济南的,都不是烟台本地,电话中是南方口音。

  “我的购房信息为何泄露?”记者联系了楼盘售楼处,工作人员称最近有不少业主打来电话问这个事,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泄露的。

  本报记者 尹海涛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