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蒙古通辽:这里的乡村与城市渐行渐近

2014年01月13日 11:09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参与互动(0)

  这里,几乎看不出城乡差别。

  从科尔沁区的小街基嘎查,到科左中旗的那仁嘎查,从开鲁县的合力村,到科左后旗的鲁根嘎查,近距离感受通辽市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发生的巨大变化:村路平坦、庭院整洁、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记者都疑惑:这儿是农村吗?

  2013年,通辽市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迫切、最关心的实事抓起,切实加大对全市100个示范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示范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均衡。

  危房改造等691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合实施之后的一年,这里的乡村与城市渐行渐近。

  在示范村镇,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全部达到100%,五保、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

  村里的水泥路硬化307公里,安装路灯3374盏,亮化街路169公里。

  4676户民居有的新建、有的改造。村屯502公里街道,把新建的100个村民之家、文化广场紧紧环绕。16个新建的幼儿园、12个文化活动室,让农村生机勃勃。

  农民到市民,到底有多远?

  今年62岁的包红霞,是科左中旗舍伯吐镇那仁嘎查村民。以前她不爱出门,现在老姐妹找她唠嗑,总得先打手机问问在哪儿。她说:“原来村里都是砂石路,硌脚不说,灰还大。可现在全是水泥路,平整干净宽敞,没事出去锻炼锻炼,对身体也好不是?”

  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小街基嘎查支部书记包敖特根说起村里的变化也是合不拢嘴:“我们嘎查整村推进项目共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老百姓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据了解,2013年,科尔沁区投入1.64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9000万元用于村容村貌整治。

  在科左后旗甘旗卡镇鲁根嘎查,记者见到了村民孟根阿古拉没拆掉的破旧土房,交谈中,这个32岁的小伙子虽然有些拘谨但难掩兴奋。“政府给统一买料,统一找施工队,缺钱缺物都不用咱操心,房子建好了,只负责搬东西进去住就行了!”

  孟根阿古拉和80岁的老母亲靠24亩薄田维持生计,除去种地费用,再加上给老母亲看病,年收入不足万元。2013年3月,鲁根嘎查被列为科左后旗危房改造重点村,孟根阿古拉家的房子也成了改造对象。

  搬到60平方米新居那天,孟根阿古拉足足放了20分钟的鞭炮……

  在鞭炮声中,农牧民牢牢记住了通辽市委、政府给出的承诺:到2015年,彻底消灭农村牧区危土房。

  房子建好了,路又成了无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大瓶颈。住在库伦旗南部山区和北部沙区几个偏远村屯的许多老年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去过。

  2013年,通辽市共完成修建沥青(水泥)路1725.2公里,总计完成投资13亿元,通嘎查村水泥路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嘎查村通畅率达到54.6%。

  库伦旗的变化最大,农村牧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673公里,这里没有一级公路的历史被改写。

  通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确实令人振奋。当走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样板——那仁嘎查时,记者简直是兴奋不已:院里院外赏心悦目,做饭烧水用上了沼气,拧开龙头24小时有自来水,每家房后都建了标准化棚舍和卫生厕所,有线电视、宽带户户通。

  村民们的生活令人羡慕,干完活回来舒舒服服冲个澡,看看电视,上上网,有了时间就打打球,或是去广场健健身。

  支部书记关田喜笑称,村民变市民,其实很简单。

  农村城市化,到底有多远?

  一年来,昔日的旧村庄变了模样,比想象中还美好。旧村改造型、现代农业型、民族风情型、旅游服务型……新农村有了新环境。

  一年来,昔日的种养业上了档次,全市新建高效节水农田11.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300亩,建成育肥牛、肉鸡、红干椒等31个产业小区……新农村有了新产业。

  这一切,是基础,也是开始。

  “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努力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在建设过程中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这才是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最核心的意义。”通辽市副市长孙振云说。

  如何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素质?文化阵地建设,成为通辽市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一大亮点。

  那仁嘎查村民敖巴特说:“以前我总是下了酒桌,上牌桌。现在有点时间,几个人约上到村民广场转转,咱也过过城里人的日子!”

  和敖巴特想法一样的村民不少,他们自发成立了中老年秧歌队、四胡演奏队、篮球队、舞蹈队,经常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当村干部把一卡通补贴办好,把卡给送到家时,村民白敖特根激动不已,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比城里人还幸福。“办啥事都不用到处打听到处问了,村里统一办。村干部就像我们的‘管家’,还帮咱办贷款,联系科技人员讲课呢!”

  关田喜告诉记者,那仁嘎查是“村民动动嘴,干部来跑腿”,通过点对点、面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搭建了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农村群众工作管理服务平台。嘎查还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民间组织,精心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十佳文明农牧民”评比等活动,实现了管理民主,推进了村级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过程中,通辽市还大力实施“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建设标准公办幼儿园。目前已经开园210所,在全区率先实现了“每个苏木镇、中心嘎查村都有一所幼儿园”,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80%,从全区排名靠后提升到全区前列。

  “城里有的我们都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有。”那仁嘎查的村民有这个底气。

  从“看人家城里的”羡慕,到“感觉比城里还好”的自信,通辽市农牧民的幸福感很强。记者 王国英 通讯员 牧人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