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城镇化绝不是多盖几栋房子

2014年03月04日 17:42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事关亿万民众幸福生活的浩大工程。今年全国两会上,城镇化的话题也是热点。驻沪全国政协委员高美琴认为,城镇化绝不是盖几栋房子就能够解决的,需要与产业规划协同进行。否则只会沦为空城、睡城、鬼城,无法成为改革的红利。

  问题 小城镇普遍产业发展不足

  据调查,中国目前657个设市城市中,中等城市有239个,小城市有261个,中小城市占了全国城市总数的76.1%。城镇人口2012年超过了农村人口,达到7亿人左右。高美琴委员认为,这说明城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依托,但从产业规模来看,小城市和小城镇普遍产业发展不足,存在“散、乱、差”的特点。

  “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一句话:产业规划和建设规划脱节,造成恶性循环。”高美琴指出,我国的中小城市少有产业规划和布局的战略考虑。一方面愿意花大资金进行看得见的钢筋混凝土建设,另一方面却不愿意付很少的一点钱请产业研究机构进行规划,其结果就是出现了大量的“空城”、“睡城”、“鬼城”。“这种情况,不只在中西部地区存在,就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如江苏、山东乃至广东,都并不鲜见。”

  问题 “逆”民工潮带来持续压力

  此外高美琴调查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调整,以及超大型和大型城市的发展遇到瓶颈,一股“逆”民工潮出现。大量的农民工离开超大型城市,返回家乡。他们已经长年没有进行农业生产,所以基本不可能回到农村,而是主要回到其家乡所在的中小城镇。可是由于中小城市镇的产业发展与生活环境发展严重脱节,造成返乡农民工找不到工作,也没有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被迫又重新回到超大型和大型城市,给这些城市造成持续的压力。

  建议 反对唯GDP注重宜居

  “从城市规划发展的逻辑看,应该先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国内外的产业环境等,研究制定本地的产业规划,并根据这个规划进行城市空间的规划。”高美琴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本地的具体情况、自然禀赋,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国内外的市场产业环境等因素都需要考虑,既要和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又要注意和周边的兄弟城镇差异化发展。

  为此高美琴建议,在城镇化过程中,产业规划要兼顾前瞻性和可行性,反对“唯GDP论”。放弃那种发展高能耗、高产值的大型产业的思路,把重点放在具有可行性、本地资源能够承受的产业上,如某些加工工业、配套产业、轻工业、新技术产业等。

  此外,还应大力发展那些服务于本地需求的产业,特别是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相关联的第三产业。相对而言,服务业单体的产值低,带来地区GDP的总量不如重工业大。但另一方面,服务业的能耗也较低,污染少,所以绿色GDP的产出并不少。同时,服务业在解决就业方面有着重要地位。

  高美琴认为,城镇化还要注意产业和宜居的结合。中小城市的城市规模比较小,居民住的地方离工作的地方一般也都不太远,这就对宜居的要求更高,毕竟谁都不愿意住在环境污染的厂区旁边。这就更要求中小城市的产业规划布局一定要符合宜居的标准,注重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适当调整产业、商业和住宅的规划布局,使之更合理,更舒适方便。特派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