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万科养老地产 全龄化社区安享晚年

2014年03月13日 15:1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养老地产”从提出伊始,社会责任性就非常明确。以万科、保利、远洋为代表的品牌房企已积极投身养老地产。

  2013年9月,北京市老龄办发布的《北京市2012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本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62.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3%,这是本市户籍老人首次超过两成。

  北京市民政局公布的数字表明,本市户籍老年人口数量年增长超过10万人,这种增长速度将持续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北京市人口变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本市户籍人口老年人到2020年将达到380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将达到四分之一;到2030年将达到480万人,占比达到三成;到2040年将达到560万人,占比达到35%。

  万科 精心打造“全龄化”社区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以万科为代表的一批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房企,开始了对养老地产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服务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对此进行精研细读的北京万科,针对其所开发的20多个已入住小区的老年人需求调查后发现,解决养老保障的基点应放在社区,形成一种全新的社区养老模式——全龄化社区养老体系系统工程。即通过建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特殊功能用房,构建以健康生活与护理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体系,并提供社区一体化综合配套服务的养老机构,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具幸福感,以推动养老地产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北京万科“全龄化社区”拥有三大特征:机构养老社区化、机构养老家庭化;以养老机构(主要为护理型)为平台,辐射具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需求的社区家庭;养老设施建设与社区服务配套相结合,平台开放、资源共享。

  不难发现,北京万科率先提出并倡导的“全龄化社区”概念,出发点及最终目的就是“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当然,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正能量的广泛合作,更需要完善养老地产相关制度,加快养老地产的顶层设计进程。

  保利 运营连锁养老公寓

  2013年,保利地产积极探索养老地产的实现形式,培养相关人才、积累经验,在关爱老人、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此前,北京的保利和熹会老龄公寓已开始运营,保利地产试图通过和熹会的运营,培育专业护理队伍,摸索建立一套国际化的标准的护理管理流程,并推动国家医保、医疗、介护险种等产业政策的完善。

  据了解,和熹会按酒店式公寓标准设计,目前有200套房间。截至今年2月底,共入住141位老人,占用房间104套,入住率52%。

  同时,保利地产从亏损到赢利的时间表已然清晰。前期,通过适老住宅销售反哺适老产品研发建设以及适老配套改造;中期,用3年-5年的时间进入稳健运营阶段,实现营亏平衡;从长期来看,用8年-10年的时间达到发达国家的盈利水平,打通金融通道、实现REITs上市。

  按照保利地产的规划,10年时间内在全国建成50家和熹会品牌连锁养老机构,采取会员制管理,可以一人选择多地居住。

  远洋 启动养老产业战略

  远洋地产将养老地产作为未来的重要业务发展方向,引进了先进的养老理念、运营体系、护理技术,并首先将“为高龄者、部分失能、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作为进军养老产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2013年7月3日,远洋旗下的椿萱茂·凯健(亦庄)老年公寓取得北京市民政局颁发的《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这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施行后,首个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养老服务机构,在北京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强的典型示范效应。

  早在2012年9月28日,远洋地产就与哥伦比亚太平洋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各自附属公司及合作伙伴,成立了北京市首家经营性中外合资养老企业——北京远健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开发和经营其第一个合作项目——椿萱茂·凯健,主要针对高龄、部分失能、失能老人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其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养老设施设备全部与国际一流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将首家老年公寓的目标客群聚焦在失能老人上,不难看出远洋地产进军养老市场的信心坚决。因为其选择的进入养老行业的切入点,是所有老年服务中最为复杂、专业度最高的护理服务,这也体现了远洋不希望止步于“养老地产”,而希望向更专业的“养老产业”迈进的大战略。本报记者 陈静思 吴焕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