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楼市:热了土地冷了房

2014年04月08日 19:55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4月伊始,各大机构关于北京楼市一季度成交情况的数据已陆续发布。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亚豪机构、链家地产等机构提供给本报记者的资料显示,北京住宅市场在“小阳春”这个传统楼市营销旺季中表现欠佳,一季度新建住宅及二手房市场成交同比下降幅度为6年来最低值。

  但与之完全相反的是,一季度北京土地市场整体成交表现火热,在供地宗数较前一季度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出让金总额依旧创下新高,热门地块遭实力房企哄抢的情况频现。

  “当前的信贷政策、市场预期等,都会明显抑制近期市场回暖。短时间内,北京住宅市场难以升温。土地市场仍维持较好势头的同时,冷热不均的走向将越发明显,房企拿地也将更加趋于谨慎。”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采访时说。

  住宅供需格局调整

  从单月情况来看,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后北京二手住宅市场成交复苏缓慢,传统“小阳春”并未出现。3月份,北京全市二手房住宅成交量与1月份成交量相比基本持平,约为8800套,同比去年3月大跌79%。

  从一季度情况来看,3月27日,链家地产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北京一季度新建住宅成交量为10651套,同比下降近6成;二手房成交21540套,同比下降7成,整个住宅市场一季度签约量约为4万套,同比下降65%,下降幅度为近6年来的最低值。

  春节前的传统淡季一直延续到3月底,这在以往几年的传统楼市“小阳春”中并不多见。与此同时,一位资深二手房经纪人告诉记者,整体而言,一季度北京二手房市场的议价空间提升至2.9%,为去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一季度新增房源、客源比例为4.9∶1,下降到了去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显然,整体来看,现阶段北京楼市的供需矛盾已暂时得到进一步缓解,买卖双方的心态已悄然发生变化,供需格局正在不断调整。对此,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透露称,去年北京2万套左右的刚需新房项目供需比基本为1∶4,但目前已逐渐降低到了1∶2。

  与此同时,开年后扎堆开盘、甚至平价入市的一些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一季度集中开盘的项目比较多,几乎都面临着销售压力,为能够迅速实现回款,多数都顺势调整了销售策略,以求快速跑量,导致不少项目出现最终成交价格低于先前预期的现象。

  “受银行信贷紧缩等诸多因素影响,北京及其他一线城市楼市‘小阳春’总体表现欠佳,一季度整个住宅市场都在观望与博弈当中度过。尽管部分房企采取了比较明智的‘以价换量’策略,但市场整体成交的氛围并没有回归到‘量’的轨道上来,且在短期内难以回暖。”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住宅用地市场或将分化

  与一季度住宅市场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去年北京楼市量价齐涨、房企拿地欲望强烈以及北京市坚持力推土地供应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北京土地市场整体成交火热。

  据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统计,一季度,北京土地交易市场与住宅相关宗地共交易22宗,出让总金额为578.49亿元,环比增长10.62%,同比增长50.53%;单笔成交均价为26.3亿元,环比增长50.84%,同比增长84.74%。与此同时,由于一线房企对住宅用地竞夺激烈,一季度北京楼面均价达到了每平方米13194元,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对此,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对记者表示,一季度北京住宅用地成交之所以火热,首先是2013年的火爆行情,让不少企业获得了大量回款,刺激了房企对北京楼市的看好预期;其次,2013年年末,市场分化格局有所显现,三四线城市看空声音增多,一季度三四线城市更是出现了降价潮,促使部分品牌房企转移开发重心,回归一线城市进行战略布局,促成住宅用地竞争的白热化;最后,一季度北京市的住宅用地供应中多有区位优越的优质地块,在对楼市预期和自身成本控制能力的综合考虑下,此类地块自然受到企业热捧。

  而一季度北京成交住宅用地楼面均价的快速上涨,对房企而言则意味着在京拿地成本的持续升高,对其自身的运营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致使房企的经营风险有所增加。同时,拿地成本的激增,客观上也将迫使房企自身产生分化,实力不足的中小房企受到挤压的程度会进一步升级。对未来的住宅市场而言,土地价格的升高,客观上势必将使未来市场供应的商品住宅价格被推高。

  刚刚过去的3月26日,北京再次迎来一季度最后两宗经营性用地的成交,这也是全国“两会”后北京首次出让土地,两宗地块因为地理位置、地块规划等原因,出现了一冷一热的成交现象。

  高姗对此分析认为,整体来看,夏各庄和旧宫地块两种迥然的结局表明,当前在整体市场分化加剧、房企资金链预期趋紧的局面下,房企拿地也更具有针对性。“在未来市场更加细化的竞争格局下,北京土地市场冷热不均的走向也将越发明显,优势突出的热门住宅用地仍将持续受到追捧,而一些条件很一般的地块,则有可能因为后续销售风险的加大,而被房企放弃。”

  ■本报记者 肖正华 北京报道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