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博鳌早餐会问路产业升级:提质增效一个都不能少

2014年04月17日 09:2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参与互动(0)

  目前,全世界正掀起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热潮,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第四轮全球产业转移的大潮。在这轮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一轮竞赛中,国别发展差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力量对比。

  有人说,现在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最好时期,同时也面临着最严峻的挑战。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固有路径。

  4月9日,《第一财经日报》和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博鳌早餐会在2014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举行。此次早餐会以“聚焦全球背景下的中国产业升级路径”为主题,邀请了十余位来自商界、学界和政府机构的人士,从多个方面探索了中国产业升级的良方。

  “提质”“增效”两手抓

  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发出了稳中求进,着力提质增效升级的强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在辽宁、内蒙古考察时又再次强调,在发展中“提质、增效、升级”,促进民生改善。

  “六字方针”背后有怎样的

  逻辑,中国产业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实现升级转型?在昨日的早餐会上,不少学者和企业家都将目光聚集到首先“提质”、“增效”,进而实现“升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他曾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与其交流德国产业升级的经验。在他的印象中,德国产业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不仅包括各种医疗设备、高精机械,也很注重实体经济,出口量也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产业如何实现升级?默克尔分享的经验是要抢占产业升级的战略制高点。而战略制高点有两条,一是创新,二是确保质量。

  “中国要真正建成一个信用的市场,和真正走向一个质量的市场很关键。真正实现提质,然后增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升级。”他说,提质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关键是把质量提上去了,我们的品牌信誉才能建立,中国在世界上不再是单纯的制造厂,而是一个品牌。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则提出,目前我国产业升级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效率太低。为此,他提出提质增效必须有针对性。“以去年为例,去年我们GDP约57万亿元,而固定资产投资约44万亿元,银行贷款也远高于GDP。我们投入这么多钱和贷款,最后创造财富只有57万亿,投资的效率越来越低了。”他说。

  在整个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厘清和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很重要。“二者要扮演好自己该扮演的角色,企业扮演什么角色取决于政府扮演什么角色。”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认为,重新定位政府和企业的角色,厘清政府和企业的职能边界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剑阁说,政府要提供一个让企业不断追求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的环境,而绝不是代企业去进行产业升级。

  保育钧也认为,要想解决投资效率的问题,还是应该回到原点,把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理念贯彻到底。

  对此,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认为,市场本身没有发挥资本应该有的约束力,也是低效的原因。

  有着15年产业资讯经验的美国博斯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徐沪初提出,产业升级从来没有停滞过,只是一个快慢的问题。从全球背景下来看,中国的相对增长速度是慢了,在全球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大潮中,实际上是落后的。

  在此背景下,徐沪初认为中国的产业升级要向前发展的话,政府应该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最近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倒逼机制,这个实际上很好,能够让市场经济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引入产业升级“第三极”

  政府和企业要如何共同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轷震宇提出,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加入一个叫做“产业促进机构”的角色。“华夏幸福基业实际上正是在实践这样的角色。”轷震宇称,华夏幸福基业的20个产业项目均以市场化的手段,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政府服务、市场的金融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甚至于技术资金市场等几个方面,帮助企业和地方政府进行衔接。

  除了引入“产业促进机构”之外,与会嘉宾还特别强调了产业升级的创新。轷震宇以华夏幸福基业的美国孵化器项目为例,讲述了将发达技术“找回来”借以发展本土产业的故事。“三方合力打造产业集群是有效的产业升级方式。”

  中国产业升级到底有多大希望?徐沪初在会上分享的数据显示,在连续11年的调研中,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在数量和排名上有显著的提升,说明在整个领域中,中国的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

  “产业要升级,必须要有一批创新型的企业在后面推动,才能真正有竞争力。”徐沪初说,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很多领域,中国其实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中国产业升级希望巨大。

  与许多学者和企业家一样,徐沪初也十分强调创新。“如果我们中国的效率可以达到日本的三分之一、德国的二分之一,那么什么都不做就已经前进一大步。”他说,如果做好价值链环节,那么这种创新实际上就是一种产业升级。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