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年内试点开征扬尘排污费 后年七成人用管道气

2014年05月06日 09:35 来源:金羊网 参与互动(0)

  到2017年,广州市PM2.5年均浓度要低于43微克/立方米

  昨晚,在市政府常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环保局局长杨柳介绍说,大气治理方案的“升级版”——《广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14-2016年)》(简称《工作方案》)已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近期将印发实施。

  据介绍,《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了PM2.5下降幅度的目标,2017年广州市PM2.5年均浓度要下降到43微克/立方米以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年均浓度要实现达标。相关措施由原来的43条增加到57条。此外,延续重污染天气下中小学停课、50%的公务用车停驶的政策。年内试点开征扬尘排污费。

  措施:从四大方面发力

  在昨晚的发布会上,杨柳介绍说,2012年广州制定《2012-2016年空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并印发实施,提出到2016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0年下降7%。但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今年2月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都对广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17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年均浓度达标。这样一来,到2017年,广州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和PM2.5的年均浓度要分别达到60微克/立方米、40微克/立方米、70微克/立方米和43微克/立方米。

  发布会上,杨柳强调,《工作方案》将从“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四个方面发力,有10大防治行动、8大保障措施和3000多个支撑项目。

  后年七成人用管道气

  《工作方案》针对工业、机动车、扬尘、油气等四大污染源,制定了10大防治行动57条具体措施。

  《工作方案》提出优化能源及产业结构。发改部门牵头通过实施7项措施,2016年底前超过70%的居民使用管道燃气,工业企业和工商户天然气使用率上升。

  在燃煤电厂“煤改气”方面,《工作方案》仍未涉及,而是把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纳入其中。

  据了解,目前广州仍然有10家燃煤电厂,每年的燃煤消耗量在3000万吨左右,大大高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中心城市。根据环保部门测算,广州地区燃煤电厂对整个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贡献”更是占到26%左右,排在各项污染源首位。

  广石化全面改造燃煤设施

  广石化的排污问题一直遭受诟病,二氧化硫、工业烟尘、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量位居全市第一。广石化每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市工业排放量的13%,VOC排放量超过全市工业排放量的16%。

  根据省的要求,2017年年底前位于城市建成区内的石化企业要完成环保搬迁和提升改造。即使暂不能搬迁,也需全面改造燃煤设施;同时,最大限度减少VOC污染排放。对此,《工作方案》要求,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及有毒气体排放污染控制。2015年底前广石化公司全面应用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

  明年底基本淘汰黄标车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工作方案》提出进一步加大公交车、出租车和公务车、环卫车、物流配送车、私家车等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力度,在2015年完成10000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工作;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汽车的比例达到80%。

  强化机动车船舶排气污染控制。环保部门牵头会同公安、交通、海事、港务等部门实施9项措施,2015年底基本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完成1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2016年前提前实施机动车国Ⅴ排放标准。逐年提高广州辖内港作船舶和执法船使用岸电比例。

  明年PM2.5监测点达50个

  防治扬尘污染方面,“年内开展扬尘排污收费试点。”杨柳表示。

  整治餐饮业油烟污染方面,由环保部门牵头,各区政府落实3项措施,2014年底前,餐饮场所要求全部使用燃气、电等清洁能源,100%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中型餐饮业户(75餐位以上250餐位以下)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2016年底前小型餐饮业户(75餐位以下)完成核发。

  此外,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和信息发布机制。环保部门牵头实施3条措施,2015年底前,PM2.5自动监测站点达到50个左右。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