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四合院正走向消亡 大部分破败不堪沦为大杂院

2014年05月13日 17:36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央广网北京5月13日消息(记者李赢)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如今的北京,广厦林立、摩登现代,散发着国际大都市的风范。而不经意间的转弯,却恍惚中又穿越到了另一处天地,老北京那清新古朴的风格依稀可辨,那就是:四合院。

  北京人对四合院总是情有独钟,一提到四合院,我们的印象就是四四方方,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冬暖夏凉。那实际情况四合院都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四合院那点事儿:

  市民:你想没卫生间能方便吗?不方便,都上外头,上公共的。你想没有煤气管道,是自己放煤气。

  陈女士:我们进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就一个小胡同儿,只够推一辆自行车,进到我住的房间里,就是感觉院子里很挤,住的人也多。

  市民:刚开始确实不习惯,但是现在,现在也算是习惯了,住楼房干净。

  刘先生:我们家啊,在北京住了六代,从小就生活在四合院里头,我不愿住楼房去,一住楼房,你说住这楼房,住对门都不认得谁看谁。

  不过,今天的一则有关北京四合院的调查,却引发了大家对北京四合院的担忧。即将出版的《北京四合院志》介绍,北京四合院已经从乾隆时期的4万个到如今仅存的3000多个,北京的四合院正走向消亡的边缘。

  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除了少数私人院落保护较好外,大部分则沦为大杂院,破败不堪。像北京西城区的 杨椒山祠、粤东新馆、沈家本故居等早已成为破旧的大杂院。对此,原国家文物局局长马自树呼吁:北京四合院需要更多的保护:

  马自树:满目的是高楼大厦,四合院已经很可怜了,很少了,很宝贵了。这种情况之下,再不多保一下就无可救药了,所以这种情况之下,我呼吁全社会要达到一种共识,把这种东西尽量得多保一些,留下一点根,留下一点北京最基本、最原始的状态,最基本的特色,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我觉得应该在这方面有一个共识才好。

  

  目前,北京的四合院按功能可分为两大类:居住类和非居住类。中央台记者调查发现,居住类四合院除了少数私人院落保护较好外,大部分则沦为大杂院,保护前景令人担忧。而在非居住类四合院中,除了单位、学校办公占用外,还有一部分成为了博物馆、四合院餐厅和酒店。这些非居住类四合院往往装修精美,但是却缺少了“老北京”原住居民的生活气息。

  成为大杂院的四合院破坏严重,经过保护修缮的四合院改作他用后又因原住居民的缺失而没有了生活味道。这对矛盾使得四合院的保护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那么,四合院到底该如何改进?理想中的四合院该如何保护?让我们继续听听前国家文物局局长马自树的设想:

  马自树:既保持原始状态的传承,又要跟现代的文化、现代化的相接,相平衡,使他们互相衔接起来,衔接起来不要发生大的冲突这就好了。但是外观上一定要保持原状,内部可以做一些现代化的改造,但是改造的时候要注意从技术上、艺术上注意不要反差太大,基本一致就好。

  其实,关于四合院的保护和利用争议由来已久,支持方鼓励社会力量改造四合院,鼓励有经济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购买四合院,并对四合院采取仿古改造是解决北京四合院保护难题的一条途径。同样也有反对的声音,认为商业占用,可能会对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风貌造成破坏。也有专家坦言:“商用的破坏力度更大,就像以前星巴克在故宫里卖咖啡一样,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

  马自树:北京的四合院比较多,保持的够不够一直有些专家们、有些老百姓们也都在质疑这个事情。我们觉得该保的还是要保起来,应该尽量的多保一些,因为这是我们的根本所在,四合院就是四合院,四合院本身是一种历史文化,应该保持历史文化,就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要保持原状,不能有说添加。如果原来有商业的可以,如果没有商业,不要再搞商业化。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