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村”里接高楼 材质不同一层一个颜色

2014年06月17日 15:3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从西二环外的明光村桥往西不到300米,有一个没有路标的街口,街边的小贩管它叫“明光东路”。在这条长不到500米、散发着酸臭味的街巷里,除了到处都是接出来的门脸房,最扎眼的是那些在平房或二层小楼上加盖的高楼,红的、灰的、白的,一层一个颜色,一看就是不同年代一层层接上去的。住在街里的居民说,在这条街里的楼,一开始是加盖二层,没人管又加盖了三层、四层,因为不同时期的材料不同,所以这些楼越盖越花哨。一位租户说,这条街上住着几千人,“大约有90%都是流动人口,主要靠这里的几个批发市场生活。”

  这条街西临批发市场,北靠明光北里,南边是学院南路,东面大部分是居民楼。不宽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垃圾,靠近墙角、墙根的地方,垃圾在阳光的曝晒下,四处弥漫着酸臭味。

  在街中,一处只有十几平方米的饮料批发点,从一处库房的外墙接到街面上。批发点被墙隔成了南北两间,北边住人,南边经营。老板告诉记者,他是东北人,来这里已有十多年了。房子是租市场的,每月2000元,“做饮料批发一个月赚不了多少钱,勉强可以维持生活”。说到这“门脸房”,老板说,他也不清楚违不违建,反正是租的,“听说最近要拆迁,大家都盼着能补点钱,不少地方又接出了小房。”

  顺着大街往北走,有一处大院,院门口的墙上贴着“有房出租”的小广告。院内有个传达室,看门人说,这院是某单位的库房,但也有多余的仓库可以出租。说着,看门人带着记者七拐八拐地来到了院落的最深处。这里有两间房,一间大一些的有20多平方米,但没有窗户,屋内又阴又潮,一个月的租金要2000元;另一间只有10平方米左右,一个月租金1200元。

  “除了这两间,其他地方都租出去了。”看门人说,“你们要是嫌小,可以接出一间,就像旁边那户,只要不妨碍别人就行。至于做饭,在门口用电炉、煤气都行。”

  记者注意到,院内有的出租房又接出了一间,有的出租房拉出的电线凌乱不堪,耷拉着只有一人高。一排平房上又加盖了一层,从房西侧的铁楼梯来到二层,里面就像筒子楼一样,住满了人。一位租户说,这个院子是明光村23号院,二层至少是七八年前盖的。

  站在楼上往街里看,加盖了二层、三层甚至四层的还真不少,而且多种多样,有搭建在平房上的,有搭建在二层楼上的,还有的接出墙外悬在半空,水泥结构的、红砖的、彩钢的,什么样的都有。

  顺着小街往北走,路两侧在平房上加层的高楼几乎占到了半数以上。在街东侧,3座加层高楼挤在一起,一座加了四层,另一座加了三层,还有一座干脆把一层楼接出了墙外。由彩钢构建的“悬楼”,离地面有十几米高,楼底下只有五六根角铁支撑着。

  记者顺着一座楼的楼梯来到楼顶,发现楼顶的露台上又加盖了两排小房。一位住在楼顶的租户说,这些楼盖的时间并不太长,但已经全部租出去了,租房的都是在附近经商的小买卖人。

  在街西侧的一条胡同内,一排加层楼挤满了小巷,有水泥结构的,有红砖结构的,还有各种混搭的,让人眼花缭乱。从高处望过去,其中一座四层楼,每层的结构都不同,最底下两层是深红砖的,三层变成了浅色红砖,而最高一层又变成了彩钢板房。

  除了危险的加盖楼,在这个“城中村”里还潜藏着其他危险。在街东侧,有一条高压线横贯南北,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变压器,下面挂着“禁止攀爬,高压危险”警示牌。可就在高压线下,小摊、机动车、废品、劈柴堆到处都是。在一个变压器下,堆起的劈柴已快碰到上面的高压线了,甚至有人在高压线下拉出绳晾晒起衣服。一位正在收拾衣服的中年妇女说,这里都是出租房,特别小,除了住人,洗衣、做饭都得在室外,屋里根本没有晾衣服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危险,可是人太多,能拉晾衣绳的地方都拉上了,也都被人占满了,后来的只能在危险的地方将就。这么多年了,也没见谁被电着过。”

  北京晚报记者 龙露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