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万科王石:“不行贿”的标签还要带下去

2014年07月14日 16:18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图为王石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大师课堂”上。 西米摄

  即使在一个暴雨滂沱的傍晚,万科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王石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二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大师课堂”上的演讲依然吸引了1300余名听众。在两个半小时的演讲里,王石强大的气场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让他看起来像一个明星教授。王石此前曾于1999年、2001年和2007年三次到访中欧上海校园。这一次他演讲的关键词是“底线”“第一”与“选择”。

  维持底线不容易

  2006年,在《南方周末》创刊二十五年活动上,王石入选“八个改革开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入选理由是:企业家、登山家和不行贿。从此,“不行贿”成了王石的一个标签。

  “当时,我就提出‘不行贿是底线,怎么能作为一个标签拿出来呢? ’不过,现在‘不行贿’已经成了我的标签,那我还要带下去,因为这就是我的底线。 ”

  此前在其他场合,王石也讲到过,“不行贿”最初给万科带来最大影响是“拿不到好地皮”,尤其在房地产市场化不健全的年代。“很长时间,万科都被称做‘郊区开发商’,因为我们的楼盘大都位于城郊结合部。万科进入很多城市,拿到的地皮都是别人不看好的、不要的。 ”地段不好,只能在其他方面想办法弥补。万科的房子在设计上非常注重售后服务的理念。如万科设计的很多住宅区是开放式的,里面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这些配套设施不仅为小区内居民服务,也为小区外居民服务。正因为这种开放,让万科的很多住宅区成为了一个跨越小区的社区中心。

  王石说,很长一段时间万科拿不到好地,只能到郊区去;但这恰恰逼着万科拿出120%的精力,对消费者、对市场进行研究。最终,这些反而成为了万科的竞争力。

  在王石心目中,底线怎么来确定? “所谓的底线,一是一些忌讳不要去做;二是不要触犯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最低道德。 ”

  不过,在王石看来,要维持好自己的底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面临特定的环境,人很容易触碰自己的底线。 ”王石在英国剑桥游学时,经常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面转悠。他听说剑桥的治安特别好,所以每次都是把自行车随便往楼下一放,人就走了。结果没几天,自行车座就被偷了。他气愤之余,还动起了“偷”别人自行车座的心思。“我就琢磨,看谁的自行车座和我的这个是一个号的,我弄一个下来。”后来,他转念一想,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都是盗窃啊。 “人是多么脆弱,不是说要维护底线吗?不盗窃就是一个底线。但当人在某个特定情况下,就会那么轻易打破底线。我们经常抱怨社会、抱怨现状,但是很多时候该问问自己的心,我们的底线是什么? ”

  要不要做“第一”

  自1997年开始,万科在销售额和销售量上一直保持房地产行业第一位,只是近年与第二、三位的差距越来越小。

  作为行业的老大,万科一直逃离不了如何保持“第一”的问题,此前万科总裁郁亮多次公开表示,不在乎是否当老大,2008年以来万科就放弃迅速追求规模和速度,而是走质量发展模式。王石在这次演讲中明确回应说,万科一直是走一步,想二三十步。第一不是万科的目标,而是结果。要通过多元化,争第一。

  2013年,万科的110位中层管理人员平均体重减轻一公斤。王石将其解释为万科新追求。实际上,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万科对企业内部结构和战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从目前来看,万科已经改变了纯住宅开发商的格局,一直以专业化著称的万科,近几年开始转型城市配套商,进行海外扩张,以及推行合伙人制度,并试图进行房地产行业的互联网改造。自5月28日万科宣布推行合伙人制度后,管理层所持公司在二级市场持续大手笔增持自家股票,累计买入金额已达18亿元。

  好奇与不服输

  32岁,王石到深圳创业;45岁,他成为企业家;48岁,他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开始四处探险,登珠峰、玩帆船、皮划艇、滑翔伞等等极限运动都乐此不疲;60岁,他去了哈佛大学读书。

  是什么让王石始终保持活力,愿意不断挑战和学习? “一是好奇,二是不服输。 ”王石这样说。

  “什么叫好奇?就是你想知道一件事情、想体验一件事情,但是人的时间有限,必须要有所选择。比如,2000年我开始拍广告,当时我就是觉得好奇、好玩,还有人给钱。而现在我一年会拍一个广告,然后拿这个钱去做公益。在拍广告的过程中,我会加深对企业的理解,这也是学习的过程。 ”

  “怎么算不服输?我有一个好朋友,比我小三岁。有一次,他对我说,‘你是创业家,我也是;你是企业家,我也是;你登上珠峰,我也登上珠峰;但我是科学家,你是吗?’这句话把我噎住了。于是,我不服气,就去了哈佛,后来还去了剑桥。人就是要有一种敢于较量的劲头。 ”

  不过,今年63岁的王石更理解进退的含义,他认为,很多时候,人要量力而行,即便不服气。 “这是一种对生命的选择。 ”

  59岁的时候,王石第二次登上珠峰。他本来准备至少登三次,第三次最初准备在70岁完成,但后来调整到72岁,再后来又调整到78岁,最后决定放弃了。 “因为当我准备70岁攀登的时候,三浦雄一郎(日本冒险家)在71岁上去了。我就是冲着人类最大年龄登顶珠峰去的,所以我调整到72岁;可是,他77岁又上去了,于是我又推迟到78岁;结果他80岁又上去了,我想想,还是算了吧。因为他的目标是一次又一次的登顶珠峰,可我还不是这样,我还有很多其他目标。人生要有目标,但要不断地修正。人家高,你要跟着高,但有时要学会退,有时退的决定比进的决定还要难。 ”(记者 唐烨)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