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半年济南楼盘开盘数仅有69个 创三年来新低

2014年07月31日 13:56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2011年济南市房地产项目的开盘数量为159个,3月开盘量最多为26个;2012年开盘数量为150个,8月开盘量最多为25个;2013年时开盘数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峰值为205个,3月开盘量最多为36个,2014年上半年的开盘数量为69个,6月开盘量最多为20个。2014年以后,市场上的开盘数量明显减少,上半年仅有69个开盘,同比降低了30%。

  2014年有多重原因才造成了楼盘开盘的减少。首先是有开发商捂盘惜售。开发企业看好楼市后期发展,想囤积一部分产品等到市场好转之后再提价销售,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其次是开发商主动延迟开盘时间。

  观望情绪的浓重,加剧了市场销售的困难,从3月份—6月份期间,有数个楼盘出现了开盘惨淡的现象。因为有前车之鉴,所以很多开发企业选择了延长蓄客时间、延后开盘时间的策略;再次市场上也存有房地产企业主动放弃开盘的情况。因为市场销量不好,有房企选择“按兵不动”,主动放弃开盘,销售上多采用顺其自然的方式。

  东西两部的市场供应量在济南市的总供应量中一直占据绝对地位,其中东部的供给量为最大,而西部的成交量最大。

  上半年开盘数为69个,而东部西部的开盘数占总开盘数的77%,目前济南楼市的热点基本在东部、西部两地上演,槐荫区和历下区一直都是济南楼市成交的主力区域。

  开盘数量最少的为中部,只有1个楼盘开盘,北部的开盘数为5个,而南部的开盘数也仅仅达到8个。济南楼市发展呈现了一种不均衡的状态,城市规划的发展,对市民的居住性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西客站概念的成功炒作,让很多不愿意住在西部的济南人逐渐接纳了住西的概念,而且买房的济南人还普遍看好西部未来的发展。

  北部和南部一直缺少城市发展热点,没有热点也就缺乏关注,城市北部的价格目前尚处在价值洼地阶段,未来可升值的空间比较大。而城市南部从开发建设销售伊始,就定位成高端、稀缺的概念,即使缺少城市发展热点和政策指导,依然抵挡不了城南高端的物业类型和高端的销售价格。城南部分楼盘的销售价格可以比肩东部部分大型楼盘的售价。

  记者从济南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上查到,从2014年1月—6月间住宅的签约成交量几乎都占总成交的90%,住宅成了济南楼市成交的绝对主力。1月份,办公写字楼和商业用房占比为13.7%、2月份办公写字楼和商业用房占比7.9%、3月份为7.8%、4月份为6.6%、5月份9.7%、6月份10%,除去1月份和6月份,其余月份住宅成交的占比甚至超过90%。

  记者也发现开盘销售的几乎都是住宅项目,其中有较少比例的公寓项目开盘。一旦住宅销售遭遇挫折,省城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较大波动,产品销售比重分布不均也成为济南楼市的一个市场写照。

  “限购松绑”对于济南楼市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对于房地产销售而言也是一个良好的“助推剂”。但是对于限购松绑的传闻,济南很多开发企业表示:即使真正的能够实现限购松绑,对市场的实际带动效果不会立刻表现出来。

  济南一位房企的负责人对记者说:“限购松绑对于短期内市场的复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松绑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或会加重市场观望情绪,持币待购的购房者会认为这是市场妥协的表现,后市仍然还会有价格上的优惠。因为限购和限贷相比,限贷对市场的影响作用更大,因为购房者买房子需要钱,限贷不松绑的话对市场的促进作用并不会很大。如果限购松绑真正落地,济南市的房地产企业也不会贸然涨价,反而会在市场沉浸在乐观情绪的时候加速推盘,快速回笼资金,解决企业的资金压力。”

  另外一位企业负责人也认为,限购松绑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并不如预期那样大。

  她说:“限购松绑带给市场的只是一个良性信号,建立起一种市场信心。房地产销售的价格并不会因为松绑而立刻有所提升,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表现,如果区域内产品需求量攀升,那么涨价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限购与限贷是调控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两个重要砝码,限贷的比重要高于限购。松绑限购只对异地购房和改善性购房解除了限制,限购松绑的实际效果得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