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林峰:住宅产业化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2014年08月01日 14:32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随着越多越多的地方政府出台与住宅产业化相关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未来,不了解住宅产业化、不具备相关实践能力的企业将很难再从市场中获取新机会。”在日前由中国建设报社主办的中国(济南)住宅产业化发展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表示,当前,我国住宅产业化已经从“要不要做”进入到“怎样才能做好”的阶段,住宅产业化正迎来最好的时代。

好房子工业造

  中国住房:住宅产业化在我国推行了多年,为何近两年热度明显提升,这是否和我国房地产形势出现的一些变化有关?

  文林峰:的确,目前全国从上到下对于住宅产业化的热情在持续高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从社会整体发展层面来看,传统粗放的建设方式,已经极其不适合我国社会和环境需求。国家的大政方针更加关注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产业,住宅产业化正好契合了这一趋势。从建筑行业来说,住宅产业化也是实现行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的重要抓手。虽然过去如果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去做也能建出好房子,但是技术、材料、人工等各个方面随机性很大,所以建筑质量很难保持稳定。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房屋质量就会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当前房地产市场“野蛮生长”时期的结束,意味着人人都可以赚钱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整个行业也逐渐从过去重视数量发展到更加重视品质的阶段。通过发展住宅产业化,不仅可以让老百姓住上更加放心、舒适的好房子,还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把农民工转化成产业工人,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现在很多省市都制定了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有些城市提出在一定范围内的新建建筑必须要按产业化方式建造,并通过打造全产业链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不具备产业化能力的企业很可能在下一轮竞争中面临“断粮断炊”之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和激发了全行业向这方面去转型和实践。

看好济南试点

  中国住房:正如您所说,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济南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面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

  文林峰:山东省以及济南市在全国推进住宅产业化方面堪称典范,这几年济南市在住宅产业化的机构设置、政策出台、试点项目推进以及本土龙头企业培育方面都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现在,济南在住宅产业化领域不仅有万科这样的大型房企积极推动,还有一批本土住宅产业化企业不断成长。目前,山东省共有8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企业,其中济南就有万斯达、力诺瑞特两家单位。因此,济南本土化优势较为明显。

  此外,当地省市政府非常重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济南在住宅产业化机构设置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过去我们推进住宅产业化重点放在了龙头企业,现在是以城市为载体,从供应和需求双向推进产业化,更加富有成效。从需求来说,政府提供一批试点示范资源,让落地的企业有项目可建,有利于前期形成规模化发展,这对于各方来说都非常有益。前不久济南市发布了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的通知,接下来还要出台相关细则,从政策力度和建设体量上来看都是空前的。所以我也很期待济南以城市为载体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为其它城市作出表率。

  

阻碍待破除

  中国住房:从全国来看,住宅产业化在迎来各种利好的同时还存在哪些推广阻碍?

  文林峰:第一,顶层制度设计急待明晰。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研究住宅产业化顶层制度设计,计划从国家层面出台明确的发展规划以及鼓励措施,同时也会将一些量化的目标分解到各个省市。

  第二,技术标准规范的完善。下一步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标准将会出台,相关的标准规范将陆续发布,许多地方政府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探索。

  第三,成熟技术需规模化推广。现在各个企业所采用的技术繁冗复杂,我们也是一直抱着谨慎的态度来推广预制装配式技术。随着今年预制装配式设计规程的颁布实施,希望企业严格遵守规程要求,学习推广被专家广泛认可、写到规程里的一些技术。通过成熟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加速行业的发展。

  第四,设计能力有待加强。虽然现在全国设计院所为数众多,但能做预制装配式设计的实际上很少。各地要加强整个产业链的能力建设培训,否则就算政策出台要求全面推进,可能市场也没有能力来支撑。

  第五,重视管理机制创新。住宅产业化从前期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验收的整个流程和过去传统方式都存在很大不同,这就要求城市要进行机制体系方面的创新,保障住宅产业化在发展时不会受到“陈规旧俗”的阻碍。

【编辑:陈璞】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