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老楼加装电梯 光靠数学公式还不够

2014年08月27日 15:0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当前广州正在论证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集资分摊费用的参考标准》引发了许多市民的关注。有读者对《标准》的出台表示期待,也有读者认为《标准》的计算不合理,甚至有个别低层住户在同意加装电梯后,看到可获补偿后又反悔。究竟有了这个标准后,加装电梯可能因此加速吗?

  2012年,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行办法》。实际上,这个《办法》由于没有相应的出资分摊标准,很难具体操作,最后成了空中楼阁。旧楼加装电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费用分摊,同时,还需要考虑低层住户可能的利益损害。因此,对低层住户的补偿早就该被纳入加装电梯产生的费用,可惜试行办法一直对这个避而不答。原则和意义讲了一大堆,却没有真正能撬动问题解决的措施和程序。

  如今抛给住户们的最大困境就是低层用户的意愿、诉求和补偿问题。尤其在权利意识充分发酵的今天,研究人员也打算按照“高层住户分摊费用,低层住户获得补偿”原则,根据调查数据算出分摊和补偿的“临界点”。然而,精明的市民就会提出,有的一层住户已在大院内另外圈了一个小院子,加装电梯对其通风、采光和进出都没有影响,不应该给予高额补偿。还有不少一楼住宅改造成商铺租出去后增加了收入,获得补偿更不应该。更有些1楼、2楼住户在家里根本看不到电梯井和连廊,何来利益损害?

  凡此种种,要得出一个分摊和补偿的临界点,确实不是靠口舌之争能解决问题的。于是专家们就推出了堪比奥数的公式算法,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精准化。至少这样的好处是让不同的住宅和住户可以对号入座。但现实中,比分摊和补偿更前置的问题,就是业主意愿以及能否争得过三分之二同意的现实难题。比数学题更复杂的,是邻里伦理问题、对住宅投入与回报的考量、可能增值和实际增值的权衡。最复杂的“暗箱”,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每一栋楼都会出现积极倡导者,也会出现单纯旁观、坐享其成的人;有的即使不计算都会争取加建,有的计算后就会有了争取补偿的小算盘。

  在加装电梯的问题上,相关部门的反应也是过慢的。争论和实践交织了六七年还没有个标准出来。也许政府认为电梯完全是属于“居民物业自治”范畴,大可以不插手,任业主们自己投票决定就是了。然而,正是当年政策对诸如八九层这样高的楼层未要求建电梯,导致了如今的困局。仅仅20余年,这种历史短视症就爆发成现实问题。再加上装电梯属于“救济型”“补漏型”的民生事务,而不是为宏伟的经济项目,甚至还不如垃圾分类那么时尚潮流。

  有关部门若真拿出决心、魄力,立标准、定规范、推典型,加装电梯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耀 琪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