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我国绿色建筑仍以政府强制为主 市场动力亟待破局(2)

2014年09月12日 13:31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胡建新认为,做绿色建筑要先把能耗的量降下来,再把提高能效做上去。在采光条件良好、通风环境良好的情况下,要更多的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去用节能灯泡或者是新风系统,那种是全天候都在消耗能量的,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先降低能耗,再考虑提高能效。

  因地制宜来做绿色建筑也是胡建新认可的,“比如在北京用‘新风系统’做宣传就会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人们已经意识到雾霾、PM2.5的危害了,但是在广州那种喜欢开窗户的地方,可能就不太行。”

  人民网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主动进入绿色建筑领域的企业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受益于土地一级开发,以绿色建筑标准进行一级开发,提升土地的价值,促进销售,“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反哺,做一级开发的企业往往容易拿到该土地的二级开发。”中投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规划设计部主管聂雪峰告诉人民网记者,“方兴在长沙梅溪湖新区的一级土地开发就做得很成功。”

  第二类是商业地产的自持型物业做绿色建筑,交流会上有演讲嘉宾举了万达自持型物业的案例,绿色建筑在运营阶段中,是能够实实在在为企业节约能耗的。“一些中小开发商,卖了房子就走了,物业也不是自家的,所以做绿色建筑对他们来说不能直接受益。”聂雪峰说道。

  第三类是一些中小型开发商通过多年来做绿色建筑,形成有辨识性的高端产品,在宣传上也侧重于强调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以获得高端购房者的青睐。“南京的朗诗,北京的当代都是走的这个路线。今后所有的建筑都是绿色建筑,这时还是需要有一些有特色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住脚。”聂雪峰表示。

  当被问及招商地产属于那种盈利模式时,胡建新说:“招商地产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到,有做土地一级开发,也有自持型的商业物业,也有住宅产品,我们的商业模式叫社区综合开发,但是有些不一定能盈利。”他还说道,“很多时候是牺牲掉一部分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内,来为社会做点贡献,从而获取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平衡,三者是有妥协的。”

  观点

  需落实奖励政策激发企业积极性

  据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发展处副研究员马欣伯的报告,目前全国绿色建筑达到1.627亿平方米,2015年要完成的目标为10亿平方米,也就意味着2015年新建建筑中30%需为绿色建筑,完成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任重道远。

  马欣伯总结绿色建筑在推进中存在困难有如下三个原因:

  首先,绿色建筑政策措施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国家和部分地方的激励政策尚未兑现,对企业开展绿色建筑时间积极性有一定影响;不同激励措施的事实效果还有待检验;如何协调各部门关系是确保绿色建筑要求得到落实的关键;强制与标识评价的关系及对接方式还有待探讨。

  胡建新称,“有个别地方政府的补贴款项下来了,但是国家的还没有下来。”聂雪峰也表示政府的激励政策尚未兑现,“北京的政策里面虽然明确了绿色二星标准奖励45元/平方米,三星奖励80元/平方米,但是没有落实下来。”

  其次,绿色建筑能力建设与宣传推广中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绿色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尚未建立;权威机构培训较少;标识评审专家能力不够、数量不足;能够展示绿色建筑水平和实际效益的案例不足,对社会公众的宣传不够。

  最后,绿色建筑市场发展中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设计单位能力不足,积极性不够;资讯行业亟待规范;开发企业积极性尚未真正调动;绿色建筑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尚未显现;物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以消费者为主体的绿色建筑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