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山东保障房"质""量"全国居前 四大瓶颈待解决(2)

2014年09月23日 10:19 来源:大众网 参与互动(0)

  保障房建设遭遇4大瓶颈问题,房地产商开发积极性开始减弱

  尽管山东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形成了“山东经验”,各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建设中暴露出的四大方面问题依然制约保障房建设水平的提高。

  22日,在谈到保障房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时,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区域办常务副主任秦柯和山东省财政厅副巡视员宋新生同时提到了资金缺口问题和进度不一的问题。

  就资金缺口和工程进度方面,秦柯介绍,今年国家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约需资金近700亿元,但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企业贷款、政府平台融资能力下降,地方财政社会事业等刚性必保支出逐年增加,财政增收压较大。再加上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山东保障房建设仍然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与此同时,有的保障房存在进度缓慢的问题,建设计划不能如期实施。“当前由于房地产形势不太好,房地产商贷款难、资金回笼慢等因素,房地产商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积极性在减弱,从而也影响了资金的筹集和工程进度。”的确,大众网记者从山东省住建厅了解到,社会资本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山东目前落实的961亿元的保障房建设资金中,社会融资达到759亿元,占总筹集资金的78.9%。

  宋新生也提到,当前商业银行针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贷款额度有限,门槛高、优惠少,再加上,部分棚户区拆迁难度大,在立项、土地、规划、贷款审批等环节手续繁琐滞后,直接影响到住房建设资金的投入,从影响了工程的进度。

  另一个瓶颈性问题则表现在配套建设和退出机制不完善方面。省住建厅副厅长李力介绍,目前有的住房保障项目为严格履行法定建设程序和制度,存在选址不科学、规划不合理、功能不完备、配套跟不上的问题。同时,由于多数地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保障房分配、管理工作需要,信息化水平不高、无法实现对被保障对象的动态监管,导致部分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仍然占有保障房房源。

  而保障性住房价格管理政策滞后、住房保障方面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等问题则成为制约山东保障性住房管理水平提高的第四制约因素。据山东省物价局副局长王海明介绍,目前保障性住房除了包括经适房、公租房、廉租房外,还有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但物价部门在对保障性住房进行价格管理时,只有经适房、公租房和廉租房3种保障性住房有政策依据,其他的都没有相应的政策依据。“现行政策显然不适应当前管理需要,而且相关保障性住房价格管理政策过于宏观、宽泛,存在文件套文件、文件转文件的问题,缺乏具体操作性。”

  在谈到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时,王海明说,由于国家在保障性住房方面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散见于不同版本的文件中,只是各地定价范围各异。就连2008年已经列入国家五年立法规划的《住房保障法》,至今仍未出台。

  另外,保障性住房的开发成本核算也处在无依据状态。据了解,开发成本中的征地和拆迁安置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住宅小区规划红线以内基础设施建设费等4项费用,都是确定开发建设成本中管理费和贷款利息以及利润的基础。但由于成本核算专业技术性要求高,目前全省还没有统一的核算办法,缺少系统完整的成本资料,定价准确性有待提高。

  省政协副主席栗甲:提高保障房建设标准让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满意

  针对省直有关部门对山东保障房建设现状以及存在困难和瓶颈问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栗甲表示,山东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很多地区的住房条件大有改观,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旧貌换新颜的局面。

  但山东人口基数大,低收入家庭较多,全省财力被9000多万的人口基数一除,就变得十分有限,而保障房作为“底线需求”,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所以山东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重、压力大。

  对此,栗甲提出,在保障房建设方面,各部门应明确责任。谁出钱、谁出力、谁建设、谁监管都应责任明晰,落实到人。同时坚持公平原则,做到保障房从规划到分配信息公开透明,提高公众知情度,审批、建设和管理等环节确保在阳光下运行。  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