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历史建筑保护迈入第10年 247处建筑得修缮

2014年11月13日 10:45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杭州最美的季节到了。走在北山路上,踩着满地的金色梧桐叶,逛逛民国的老宅子,仿佛能带你穿越时空。

  这些承载着丰富历史人文遗迹的老宅子,除少量因历史文化价值极高而被列为文保建筑外,大量的还散落、隐匿在城市角落。

  杭州在一点点地将她们拾回,就像那些渐渐模糊的记忆,永远割不断的乡恋。

  从2004年杭州公布第一批历史建筑至今,杭州历史建筑的保护正好迈入了第十个年头。十年间,包括抱青别墅、润庐、息庐等,共247处历史建筑和小河直街、中山南路、桥西、五柳巷等26处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保护修缮。

  几天前,第六批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图正式开始公示。此次公示的内容,就是要确定该批每个历史保护建筑的保护要求和保护范围。

  十年,杭州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摸索着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杭州模式”。

  每一处历史建筑

  都有一张“身份证”

  公示的53处建筑,散落在杭城的大街小巷。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一批传统民居外,还包括了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机修车间建筑群、七零四一号楼及地下人防工程等工业遗存和地下工程。

  如果将杭州比作一部史书,那一幢一幢的老房子,就是一卷一卷的分册。深厚的历史,丰富的生活,都晕染于它的一砖一瓦中。2013年,酝酿讨论已久的《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杭州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撑起了一把大大的保护伞。

  《条例》中,最打眼的就是新设了“先予保护”政策,即在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只要发现可能(疑似)有保护价值的其他建筑时,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立即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及时向建设单位或所有权人、使用人等发出暂停建设活动通知。纳入预备名录库,实行“先行保护,再行论证、有序递补”,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立项中予以提前考虑,改变了“先规划、后保护”的被动局面。

  “‘先予保护’就是希望动用更多的力量来监督,不让老房子和建筑物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书恒告诉记者,边保护边维修,解决了很多长期积累的难题。

  为让历史建筑的日常保护及修缮更规范,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中心还为每一幢老房子量身定制它们专属的“使用手册”——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

  今年,首批40处历史建筑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新鲜出炉。《导则》就像历史建筑的“身份证”,一房一册,除了标注建筑的风貌、历史沿革,还图文并茂明确了该建筑需要保护的详细部位、空间等详细信息,甚至小到建筑里的一扇窗、一个壁炉。为历史建筑未来的保护修缮提供了重要依据。

  修缮用上新工艺

  老房子穿上保温防潮外衣

  沿着浣纱路往北,过解放路口再走150米不到,往右一拐,便到了平远里。这个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建筑群,是民国年间典型的西式联排二层里弄建筑,高耸的拱门入口,石库门建筑一幢挨着一幢,彰显着浓浓的民国风情。今年上半年,平远里历史建筑群正式完成了修缮。

  整治项目实施前该历史建筑群内共有119户住户,最密集的1个墙门里,整整住了20多户人家,最小一户人家只有几个平方米。由于居住密度大、使用强度高,房屋普遍存在屋面渗漏、木结构霉烂变形、立面风貌破损等一系列问题。

  对平远里的整治工程,技术人员结合了浙江省木、砖木结构老旧房屋节能改造研究课题,在平远里10号、12号2个墙门开展了节能改善试点工程。

  “就像大冬天冰棍车里的冰棍不化的原理一样,我们也给平远里的两处试点建筑从头到脚穿上了特殊的保温防潮‘外衣’。”平远里历史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负责人朱江带着记者一一参观解释。

  老底子平远里的屋顶,构成很简单,棱条上铺垫板,垫板上再覆盖瓦片,不防水、不防风、不防尘。而现在,整修后的屋顶,足足有5层材料。在瓦片和吊顶中间,又增加了防尘的过滤网、防水材料层、以及保温板。在建筑外墙的保温上,则在内墙体刷上了2-3厘米厚的保温层。

  杭州模式

  首创“鼓励外迁、允许自保”政策

  修缮一直以来,存在两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和现代使用需求之间结合难度。一方面,根据“原真性”保护要求,历史建筑在日常使用中不得改变其历史风貌。另一方面,杭州历史建筑大都以木、砖木结构为主,功能设施普遍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居住等方面的需求。

  第二个难题,历史建筑的整体保护与住户个体利益诉求之间统一难度大。杭州的历史建筑权属性质复杂,独幢多户、混合产权的“七十二家房客”现象普遍存在。住户在保护修缮中利益诉求五花八门。

  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杭州特色创立了“分类保护,综合保护”模式,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西湖、运河、南宋皇城大遗址保护、危旧房改善等市级重点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综合保护、有机更新:在对建筑进行修缮、恢复其历史风貌的同时,还合理增配厨卫、排污、消防等配套设施。

  考虑到历史建筑的整体保护与住户个体利益诉求之间的较难统一,杭州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并施行了“鼓励外迁、允许自保”政策,允许住户自行选择不同安置方式,对选择货币安置和外迁安置的给予一定奖励,对选择原地回迁的实行同一搬迁范围内等面积安置,允许产权人按规划自行保护修缮,保障了产权人合理的选择权,探索走出了杭州特色的保护之路。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