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津楼市量价齐升 上月楼市成交量环比涨四成

2014年12月02日 11:28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0)

  11月以来,本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量居高不下,滨海新区、武清区及环城四区仍是新房成交主力。虽然市内六区新盘较少,但11月整体成交量环比也出现明显攀升。尤其在均价上,自今年8月以来,本市新建商品住宅均价已实现4连涨,从10354元/平方米一路攀升至12064元/平方米。

  昨天,中国指数研究院百城价格指数出炉,11月全国百城住宅均价连续第7个月环比下跌,但跌幅有所收窄,与此同时,包括天津在内的全国十大城市住宅均价在连续6个月下跌后首次出现微幅上涨。在多轮政策刺激影响发酵下,11月津城楼市呈现量价齐升。

  一二线楼市现回暖迹象

  本市住宅成交量价齐涨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1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89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38%,住宅均价连续第7个月下跌,但跌幅缩小0.02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天津等十大重点城市(新建)住宅均价在连续6个月下跌后首次微幅上涨0.07%,同比上涨1.06个百分点。其中,天津新建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53%,主城区二手住宅均价同比涨幅3.16%。报告指出,虽然价格有下行趋势,但整体来看,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明显提振消费者信心,刺激消费者入市,也使楼市出现回暖迹象,尤其一二线城市回暖迹象更加明显。

  据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统计:2014年11月份天津商品住宅成交9408套,环比涨40.90%,同比跌18.23%;成交面积102.84万平方米,环比涨37.67%,同比减少12.63%,均价12061元/平方米,环比涨4.79%,同比涨11.87%。

  在中心城区成交价格方面,和平区成交均价2766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9.19%。河东区成交均价20746元/平方米,环比下浮5.75%。河西区成交均价25191元/平方米,环比下浮1.81%。南开区成交均价2409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48%。河北区成交均价21106元/平方米,环比下浮3.24%。红桥区成交均价1954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04%。

  二手房交易量攀升

  创去年5月以来新高

  由于近期陆续出台的“房贷新政”、“津十六条”等政策到10月底已基本落实明确,新政的刺激效果在11月开始显现,带动了成交量上涨。11月本市二手房交易量突破7000套,环比上涨41.0%,创去年5月以来新高。

  据中介机构统计,11月本市二手房成交主力面积为80平方米以下户型,占比约61%。50平方米以下户型成交占比为23%,与上月相比下滑5.8个百分点;50至80平方米户型,成交占比为38%,与上月相比上涨5.1个百分点;80至120平方米户型成交占比为30%,与上月相比下滑2.1个百分点;120至144平方米户型成交占比为5%,与上月相比上涨2.0个百分点;144平方米以上户型成交占比为4%,与上月相比上涨0.8个百分点。

  对此,我爱我家市场研究中心分析认为,一方面11月中心城区的二手房交易量在全市的比重由36.5%上涨至40.7%,交易比重的变化使得全市平均价格被拉升;另一方面,随着购房需求增多,部分片区的热点房源供需矛盾加剧,少部分业主上调售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均价的上浮走势。预计至年末,二手房市场将保持逐步升温趋势。

  “去库存”仍是主旋律

  房价难以出现大幅上涨

  新政的刺激带动了整体楼市活跃度提高,呈现利好趋势,加之降息后购房者的信贷成本降低,交易意愿普遍较高。11月以来,本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量持续居高不下,滨海新区、武清区及环城四区仍是新房成交主力。虽然市内六区新盘较少,但11月整体成交量环比也出现明显攀升。尤其在均价上,自今年8月以来,本市新建商品住宅均价已实现4连涨,从10354元/平方米一路攀升至12064元/平方米。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迹象,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目前虽然市场行情有所好转,但年内大部分城市高库存的现状仍未改变,未来“去库存”仍是楼市主旋律,短期内全国主要城市住宅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我爱我家市场研究中心总监郭燕也表示,近期楼市调控新政的执行叠加降息的利好,促使购房者交易意愿提高,预计新房市场到年底会持续保持稳步升温的态势。在均价方面,由于各大开发商到年底前的库存压力仍然很大,所以现在开发商的心态仍是以去库存为主,因此,价格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