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4年楼市十大关键词 天津政策调整最受关注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2月18日 11:39 来源:今晚经济周报 参与互动(0)

  2014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天津乃至全国的房地产市场都发生了很多“故事”,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往年的“微妙”局面。比如,上半年市场内浓厚的观望氛围使得房屋销售面积与销售额持续下降,楼市调控政策也出现了新的变化。3月初,中央提出“分类调控”大思路;之后,地方政府频频微调政策以救市,“限购松绑”成为热门话题;5月底,央行“喊话”力挺首套房贷款需求,贷款政策被称定向宽松;6月上旬,央行宣布定向降准,业内预期或波及房地产。

  而自9月份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的各项利好政策让今年有望成为中国房地产调控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期。随着“津十六条”、“9·30房贷新政”、“公积金政策调整”、“天津六部门联合发文取消限购”、央行降息等房地产政策集中出台,有效缓解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市场活跃度快速提升,此前被抑制的刚需、改善需求得到释放。临近年终,很多开发商更是积极主动转向营销创新,通过优惠措施加快去库存速度,房地产市场精彩纷呈,传统意义上销售最平淡的岁末楼市反倒显得逐渐热闹起来。

  “展会”重启

  时隔两年,2014年天津春季房交会于4月3日再度起航。本次房交会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由天津市房地产业协会牵头,三家行业组织联合主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动员会员单位参展参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此次房交会以“活跃市场,服务百姓”为宗旨,以满足刚需置业为核心,共设本地开发企业展示、外地旅游地产展示两个展区,项目涵盖商品住宅、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多个版块。本次房交会展馆面积14000平方米,共设展位338个,吸引70多家本市及外地大型房地产企业参加本次房交会,展示项目达18000多万平方米。

  京津冀一体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随后,北京、天津、河北被“捆绑”在了一起,一体化的目的则是经济发展,这也巩固了本市“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也陆续抢占天津市场。各大商家也找到了商机,开始陆续抢滩各类购物中心、商铺等。业内人士为此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将更加强调产业、资源在区域上的互相协调,由此导致京内产业和人口向京外转移,将使北京周边城市承接人口和产业的外溢。

  “蓝印”取消

  从5月31日起,天津停止外省市人员通过购买商品住房、投资兴办企业和引进人才办理蓝印户口。这次停止新办蓝印户口,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在2014年5月31日前,通过天津商品房网上销售管理系统打印并签订预订协议的外省市购房者在取得房地产权证后,可继续按原规定办理蓝印户口。现有的持蓝印户口人员,在考察期满后经复验合格可继续按原规定办理天津常住户口。就在4月18日发布停办政策信息至5月30日,“蓝印重地”武清上演了一场购房者追赶蓝印末班车的“赛跑”:43天里,共成交7500套左右商品住宅,日均成交突破173套。

  底价成交

  今年上半年,在整个楼市进入下行通道后,全国土地市场分化继续加深,天津抓住“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机遇期,连续推出多宗大体量综合体地块,引进实力雄厚的百强房企,全面推进城市投资建设。中冶置业、首创置业、融创中国、天房发展、中海地产等众多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布局天津市场。从2014年1至6月宅地成交总价排行榜前5名来看,中海地产投资50.4亿元摘得河西区黑牛城道南侧地块,贡献值最大,其余企业投资均超过2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榜单中,除北辰区北辰道北侧宗地溢价成交外,其余均为底价成交,透露出企业投资拿地异常谨慎。

  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政策于7月1日起试点实施。所谓“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情况。会上透露,作为金融养老、以房养老的方式之一,中国将逐步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