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厕再造:“释放”更美更体面

2014年12月26日 14:3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为公益叫好 为创意叫绝 让设计“向前一步 为民服务!”

  近年来,广州不断新增公厕和流动厕所的数量。基于供需原则导向指引,“公厕的大跃进”的量变更像是“粑粑的大跃进”,仅解决人在生理层面的需求,但是 “脏乱臭”这一现状依然存在。作为一个民生问题,它没有与周边城市环境融合一起,社会配套设施水平也没有实质提升。也许,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该造怎样的公厕?

  近日,由“七+5”公益设计组织筹备三年之久的“城市公厕设计展”终于在2014广州国际设计周登场亮相。谢英凯、韦杰、石川、郑铮、陆守国、冯广峰六位年轻设计师希望用设计为公众福祉服务,改变公厕丑陋不堪、寻找难的印象。

  2011年从老城区、公园、地铁、景区、户外娱乐场所等地方的深入调研后,最终提出了深含启示的创意方案。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李震林

  “射吧”:

  行为引导的酷设计

  世界杯开赛时,国外有商场推出足球主题小便池,或因男人们的射门欲望,有效地控制尿液溅出,简单创意解决大问题。受此灵感启发,设计师石川尝试从视觉诱惑、益趣资讯、心理暗示、物理互动等方法,巧妙引导人们向前一步对准便池。例如“灌篮高手”的创意,它以篮球场三分区为加高台面,即小便的最佳距离,激励使用者从便池上的“篮筐”精准射入,通过物理限制和情景的融入达到最佳约束效果。有趣的是,其方案还引入了电子交互技术,便池装有感应式“靶心”,可玩一把“神枪手”声光游戏。

  “青龙坊”:

  更人性化的“环保屋”

  每次经过越秀区青龙坊公厕,设计师韦杰发现:总有一股很浓烈的臭味飘出,令人不得不捂鼻疾走,可想其中的脏、臭、潮湿。他的设计就拿这个公共厕所作为改造方案,原来男女分开的大格间,常见女厕排长龙、男厕空荡荡,转换成利用率更高的独立厕格,从根本上解决了男女厕格供应不均的问题。而臭和潮湿与通风有关,所以在走廊上安装了自然风道,把广州南北季风导流进每个厕格,并依靠自然风力转动的无动力风机避免了厕所内潮湿、闷热等常见问题。设计还首次引入可产生密集泡沫封堵异味的发泡蹲便器,不仅解决了臭及耗能的弊端,同时避免蚊蝇滋生并大大减少城市污水。

  太阳能照明和感应幕帘冲水小便池解决了脏和耗能的困扰,厕门上的猫眼,墙壁旁的报警按钮、扶手等设施则可预防老人晕倒无助及潜在的安全隐患。

  “站台厕所”:刷卡投币的“解忧站”

  据调查研究,目前广州地铁一共建有144铁站点,有站内厕所的仅有16个,而这些都不是城市中心的高人流量站点。而现有的移动厕所,难清洁、异味大、外观粗犷、需拖车运送,无法解决地铁内上厕所的难题。据观察,郑铮发现乘坐地铁的人需要上厕所更多的是小便。从应急尿袋、自动售货机、围蔽,他设计出一个广州地铁的简易厕所解决方案。这个闲置时占地不到0.5平方米的应急厕所,可刷羊城通或投币买取一次性尿袋,拉开背面折叠门板,则可形成近1平方米的临时围蔽空间解决小便需求。它可灵活安放于站台各处,无需接任何管道设施,尤为便捷实用。

  “消失的艺术”:精巧隐身的“方便盒”

  每天30万人游览的烈士陵园,仅有1间公厕;人山人海的火车站,供旅客使用只有3间公厕……在设计师陆守国的调研中,不合理的公厕分布,形成了臭公园、臭广场、臭街道的不雅现象,与广州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形象相违背。特别是城市升级改造,传统公厕在不断减少,而新的公厕却没有规划,这给出行如厕带来不少困扰。从公厕数量的“消失”,发掘了公厕新的“消失”概念。他把原本比较集中、体量感较大的公厕形式化整为零,通过小体量建筑模块的方式植入环境,占地不大,只需160cm×300cm的空间就能安置。同时,利用反光材料反射与周围环境融合,使其在旧街巷内不显突兀,在时尚的建筑中也相融合,实现视觉上的“消失”。它的外形就像“方便盒”,内部装有LED灯,配置扶手和婴儿护理台及求救按钮,可采集雨水和太阳能,具有厕后延时自动清洗功能。其布局简单,小微尺度、精巧实用,可快速增加公厕数量。

  “江边的灯塔”:循环利用的“木棉花”

  漫步在珠江边,遇上人有三急时,周边却不容易找到厕所,导致不文明行为有些是真的憋不住了。据设计师冯广峰的实地调查,许多路段皆无公厕指示牌,且围栏较长不易过马路,如沿江西路的爱群大厦、滨江中路的大元帅府、滨江东路的中大码头等,如何为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便捷呢?迎合珠江两岸的绿化设计,他的方案定位为一个造型原生态的公厕,蕴含人性化的使用功能且更贴近生活。公厕的外观以“木棉花”的意象融入到珠江的风景和岸边的绿地中,呈现出自然亲切、闲适优美的姿态。其空间设计为半闭合的状态,内部为钢结构+通透玻璃,外部为爬藤植物围蔽,无封顶自然采光、植物降温,通风透气,省去排气系统的能耗,也减少公厕臭味。其花瓣造型由太阳能板构成,可兼当夜景照明。巧妙的是,它还可收集雨水及洗手盆排水,实现循环水冲厕。

  “W tree”:“大榕树”下的社区

  过去的老广州有许多大榕树,大树底下有天然形成的小社区,公共设施也都围绕在大树附近。受此启发,设计师谢英凯提出“W tree”创意,试图改变公厕的单一功能,外观以有亲和力的大榕树造型,把休憩、购物、康体、绿化等便民设施的功能镶嵌在这一棵树上。大树采用可拆卸组合的模块设计,吸光材料可兼具夜景照明,它分布于不同环境而产生不同的结构组织及形态,进而延伸出不同功能。例如公交车站的“W tree”可包含资讯展示、社交聊天等功能;道路旁的“W tree”可骑单车、看书以及康体运动等功能;小区附近的“W tree”有纳凉、拉家常、下棋、搓麻将等功能。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