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4年救市政策暖风频吹 限购限贷双双松绑

2015年01月08日 15:31 来源:银川晚报 参与互动(0)

  2014年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回顾去年银川楼市,限购松绑、认贷不认房、公积金、利率下调等救市政策不断出台,似乎给银川的楼市注入了无穷的能量,然而在整体楼市平淡的大环境下,银川楼市并没有因频频吹来的救市政策而过度活跃,它以平稳且平淡的步伐度过了2014年。

  盘点2014年银川楼市,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利好政策扎堆的一年,即使救市效应并未及时显现,但消费者已有了盼头,房企也有了政策支持。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2014年银川楼市都有哪些救市政策。

  限购松绑

  自从2014年4月25日,广西南宁市房管部门出台新规,打响放松限购“第一枪”之后,全国各地陆陆续续掀起了松绑限购之风。进入9月,每周都有城市出台新政。自9月21日起的一周时间内,城市放开限购达到高潮。南京、福州、武汉、石家庄和珠海等城市陆续宣布放开限购。

  ◆发酵:随着全国各城市陆续出台限购松绑政策,宁夏回族自治区于8月22日出台了“宁九条”,全面解禁限购政策,这也意味着,此前宁夏唯一的限购城市银川正式取消限购。随后在9月初,银川市也制定出了十条相关政策作为回应,其中对加大信贷力度、鼓励单位参与团购和公积金支持职工买房都给出了相关细则。这些频频发出的政策“暖风”,对楼市来说无疑都是利好消息。

  认贷不认房

  2014年9月30日,央行和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新的房贷政策不再以家庭拥有的房屋数量来认定,二套房购买家庭只要还清首套贷款,再次贷款也将按照首套房认定,即认贷不认房。对于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家庭,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贷款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具体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风险情况自主确定。

  ◆发酵:信贷政策一直是刺激房地产市场一主要因素,在9月底央行发出的“认贷不认房”政策之后,各地银行纷纷开始落地执行,在银川,交通银行银川支行、工商银行宁夏分行、建设银行宁夏分行、农业银行宁夏分行以及宁夏银行、黄河农村商业银行也都已落实房贷新政。有业内人士认为,新政在我市落地,对于改善性住房需求者来说是极大的利好刺激。

  公积金利好政策

  在自治区“新九条”和银川市“银十条”的促进下,去年9月1日,银川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推出三大利好政策,放开公积金贷款政策。

  新政主要包括:公积金贷款额由原来的公积金账户余额的10倍提高到15倍;银川市职工购买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首套和二套首付比例均为25%。夫妻双方正常缴存的最高贷款额度为50万元,夫妻双方一方缴存或单身职工最高贷款额度为40万元。在区内正常缴存公积金的职工在银川市购房,均可享受银川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发酵:此次推出的公积金新政帮助更多的职工圆了购房梦。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目前我市公积金缴纳标准,一般职工工作10年以上才能积累一定的余额,按一年3000元缴纳,10年3万元,能够贷款30万元。新政执行后,将这个年限大大缩短,原来需要积累10年,现在大约只需要工作6年就可以达到。

  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

  2014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与此同时,央行宣布,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发酵:与一、二线城市楼市相比,降息对银川楼市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政策出台后市场上的销量和往常相差不大,并没有因降息而出现明显的反弹。央行降息目前只在短期内对楼盘的去库存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无法改变楼市总体供大于求的本质。

  不动产登记

  2014年3月,国土部将《不动产登记》列入政府工作计划。目前,《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很快就要公布。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条例主要涉及明确不动产登记类型等5处修改,如无意外,将于2015年3月1日起实施。在中央层面提速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同时,27个省份已启动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其中,9省份明确成立了不动产统一登记领导小组。

  ◆发酵:业内人士分析,《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出台后,手握多套房的业主一般会先考虑未来持有成本是否会增加,如果后期对持有多套房源的业主征税,那业主将抛出多余的房子。因此,二手房供给量会相应增加。

【编辑:陆肖肖】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